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傾聽:讓關係更美好』讀後心得_ 鄭喬方護士 / 蔡幸芳醫師


傾聽讓關係更美好(遠流出版社)
讀後心得分享
春暉精神科診所
鄭喬方護士 / 蔡幸芳醫師
「對他人需要被聽見缺乏敏銳度,給對方不想要的忠告」
「不被了解是溝通踢到鐵板,很多人在試著用自己的方式溝通,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之後,就會退縮甚至懶的溝通了。結果是自己沏了隔絕的圍牆,不被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人。」
「不跟我們說話的人是不期待我們會聽他說話的人。」
上面三段話對我來說是相關聯的,「正向教養這樣教」提到:父親最常犯的錯是直接給予孩子答案,而不知當孩子生氣需要有人可以傾訴遇到的困難時,他們只需要父親一顆同情的心。男人總是愛解決問題,而母親最常犯的錯是總喜歡提供不請自來的建議或忠告。但,最令人厭惡的是:你甚至還沒開始,就有人迫不及待的給予建議或忠告。
以我們家來說,如果我說因為嘴巴破、痛不想吃東西時,我目的只是想分享一些我的訊息,但我爸一定會說「吃維他命B群就會好」或「這樣一點痛就受不了了」;而我媽則是會說「你就是平常都喜歡亂吃東西,都吃一些沒營養的,要多吃蔬菜水果」。所以當事情跟你預期的不一樣時,你的分享只會得到一堆碎碎唸,久而久之就不想再多講什麼了。
良好傾聽的要素是同理心,同理心只能經由我們暫時擱置自己的成見,進入他人的經驗世界才可達成」所以,畢昂說:「為了好好的傾聽,我們必須把記憶、渴望及批判擱置在一邊」,換句話說「好的傾聽必得暫時放開自己所想的,仔細去聽對方所想的,虛偽的專心起不了什麼作用」。
「不良的傾聽習慣:對別人的話作了假設,打斷某人而主導整個談話過程,自然令人反感,但在說者未說完之前就急著說一些鼓勵、同意或敘述類似的經驗,同樣令人反感」。
所以,在傾聽時應保持沉默是嗎?但書上又說「沉默是曖昧的」,是的,只有沉默的話很難讓說者知道你是否有在聽、是否聽的懂,故我認為在沉默之餘,可增加一些「嗯、是啊、這樣啊」輔助,讓說者知道你有在聽且也了解,重點是口氣務必真誠以免讓人感到虛假。
有種經驗大家都有(包括我),就是聽到類似的經驗時,很容易急著想把自己所知或經歷過的分享出來或給予建議,但這樣真的會讓說者有種不被尊重、潑冷水的感覺。
防止自己打斷別人的方式是:專心聽,給他們機會把重點說出來,明白他們說的再表示意見,不要在別人一停頓下來就急著插嘴,抑制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的衝動,不要把你腦中所想的一切都說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