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天下雜誌 486期)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2011-11-30天下雜誌 486

面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找不到工作,但誰願意和粗俗無禮的人共事?

最近去替一個研究所作甄試委員,因為這個領域現在很紅,所以報考的人很多。問了一整天,結束後,所長很過意不去,因為公家給的車馬費只有兩千元。她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只有少數學生腿有併攏,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去。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人用,五年前的就廢紙回收。科技日新月異,學生只要肯學,其實不必管他現在知識有多少,但人品不端,以後會令系所蒙羞。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投影片。原來,該課要寫報告。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直接跟老師要投影片。有學生還特別註明「請務必回」,讓他哭笑不得。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就是說,向老師請益,卻不告訴老師你是誰。這種信只好直接退回,因為我們不處理匿名信。

所長的先生說,他公司招考員工時,他一時興起,走進去看他的人事主任如何篩選新人。只見主任很客氣跟考生遞名片,那考生轉身看到他,便把手伸出來,大剌剌地問,「那你的呢?」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不熟,不可以擺出高姿態。看到陌生人,一定先探別人的底,不可先假設別人地位低。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出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學生來?

其實不只學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很多人把無禮當作性格,把邋遢當作時尚。其實,不注意衣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不是豪邁,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粗俗也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只反映出沒教養。前警察大學的教務長黃富源說得好,率直是良好的品質,禮貌是永遠不變的價值。

直來直往、不做作,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不然就是粗魯。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家都守規矩,社會自然安定和睦。

現在新聞娛樂化,天天大幅報導藝人結婚、外遇緋聞,讓孩子誤以為這就是人生,行為就該這樣。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使學生沒有視野、無法判斷是非。念了很多書,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人家什麼樣的觀感。

當他們抱怨找不到工作時,能怪誰呢?誰願意和粗俗無禮又自大的人共事呢?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

有才無德是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周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

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先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

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4%成人有過動問題 草莓族恐為「成人過動兒」(中時健康2012-07-30)


4%成人有過動問題 草莓族恐為「成人過動兒」
【中時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2012.07.30

  上班經常遲到早退,做事不但忘東忘西還沒責任感,遇到挫折就想辭職......,這些被企業主喻為「草莓族」的社會新鮮人,其實很可能是罹患「成人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中的「成人過動兒」。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指出,有6成過動兒長大後症狀依然持續,並造成工作和生活困擾。可透過藥物治療、專業人員協助,便能改善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

  有些社會新鮮人學歷高、能力強,但工作表現卻不甚穩定。江惠綾醫師解釋,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所謂的「草莓族」雖然有心想將工作做好,但「注意力」卻無法集中,做事經常忘東忘西、工作無法如期完成、明顯抗壓力不足等。其實,這都是「成人過動兒」的跡象之一。

  臨床發現,過動兒每10人就有6人可能在長大後持續過動症狀,被稱為「成人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江惠綾醫師表示,台灣約有4%的成年人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這些患者經常抱怨工作難找、工作能力難以發揮、做事欠缺計畫組織,而且記憶力差、容易發脾氣,進而影響工作和家庭人際關係,引發憂鬱與焦慮,並容易有嗜菸酒、藥物濫用等情形。

  是否罹患「成人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需從童年時期狀況開始了解。江惠綾醫師提到,若於七歲前便開始出現症狀,可能只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也可能合併過動與衝動的表現。但許多患者於兒童時期並無就醫,又因本身智能不錯、受到成長和學習環境包容,再加上學校提供規範依循,使得患者生活能保持穩定。不過,一旦上了大學或進入社會,這些條件消失、問題就會浮現。

  江惠綾醫師強調,民眾可透過成人ADHD 自填量表(ASRS)、心理測驗,就能診斷是否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若確診,患者能藉由藥物治療和專業人員協助,改善組織能力,學習時間管理與人際互動技巧,成人過動問題便能明顯改善,並重新融入一般社會生活。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15295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利他能不是毒藥" 過動症患者澄清 (引用自YOUTUBE)


我兒子過動?注意力不足早療見效 (引用自YOUTUBE)


讀書心得:真原醫 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_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真原醫(天下雜誌出版)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陳秋燕護士/蔡幸芳醫師

真原醫講求的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中西醫的整合,走向將身、心、靈視為整理治療的整體療法,因為健康不能只靠吃藥或某種營養素來維持,病人本身必須主動積極,才能維持並促進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型態、適度運動、攝取正確的營養、徹底改變心念等,讓身體自己發揮治療的能力。只有身體才能治癒自己,而且只有在身、心、靈徹底的轉變後才能如此。

書裡提到:『人體的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陽的光線』。接觸陽光不足,人體的生理時鐘可能會失序,造成內分泌失調,生理節奏混亂,更可能導致情緒障礙,嚴重還可能造成憂鬱甚至自殺的傾向。想要追求健康的現代人,最好每天能夠接受1-2小時的自然陽光照射,對情緒或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喔。

飲食方面要補充微量元素、活酵素、新鮮蔬果、植物性蛋白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細嚼慢嚥。

古人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人類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由於人的身、心、靈是一連串密不可分的能量流,在天、地、萬物是和諧,也是合而為一的。現在人有許多文明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癌症、憂鬱症、心臟病等其他慢性病,是因為身、心、靈沒有達到和諧,才會導致這些疾病。那該如何達到和諧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從『內心徹底轉變』。內心的轉變是解決疾病的首要工作,它能重整我們的身心準備邁向痊癒的未來。

現代人長期處於緊張刺激的生活壓力下, 而壓力會使身體失去協調,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其實克服壓力最主要的方法是改變對事物的認知,徹底改變心念,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取看待生命。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身體會產生大量壓力賀爾蒙來應付壓力,有研究顯示,靜坐可以降低新陳代謝,使心跳下降,呼吸減慢、穩定血壓,更可以提升身體的各種機能,且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更可以改善憂鬱、焦慮、憤怒和壓力感,讓行為表現更穩定成熟。經過靜坐學習,不只是智商、學術能力,連專注力、創造力、自信快樂的感覺都會提升。

看完這本書,發現除了飲食之外,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力很大,很多疾病是因受情緒影響產生。所以我們要學習轉念、正向思考、放下、時常抱著感恩、慈悲的心看待每一件人、事、物,這樣我們就能讓身體、情緒、心靈都和諧平衡,邁向徹底痊癒之路。

網路文章: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兒子在巴黎上小學,我看大家都很緊張,因為要開始讀書寫字。六歲之後的十二年要念到高中畢業,然後再念大學。好像天真孩童馬上就要從一張白紙變成成績單,變成畢業證書,變成……真是恐怖!後來我又覺得大家都很好奇,他們老是問他喜歡上學嗎?兒子放學了,問他上學好玩嗎?「很好啊!因為老師沒罵人。」

「今天學甚麼啊?」媽媽很好奇,因為忘了從前從前念一年級時學了些甚麼。書包裡沒課本,他每天從學校帶回一張貼在簿子上的影印紙。標題是「和我玩吧!小老鼠。」每日一課。每天小老鼠回答不同的答案:「今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幫爸爸漆油漆。」「今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幫媽媽晾衣服。」「今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幫弟弟整理玩具。」「今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幫妹妹做功課。」「今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和媽媽去菜市場。」

他每天就練習這幾個句子,嗯!內容很日常生活,成員有爸爸媽媽胸的姐妹,很正確的家庭結構。可以學認字與寫字又有生活教育在麒中,比甚麼國旗國歌、老師早小朋友早有意思多了。可是為什麼沒課本呢?「千萬別買課本給孩子!等我們整本上完後,學校會把課本借給孩子,如果你想留一本在家裡的話,請等我們整本上完後再買。千萬別讓你的孩子課前預習!」

這老師注重齊頭式的平等,她怕我們跑在前頭。是這樣嗎?

一個月後,兒子的書包裡多了本兒童書,唉呀!就是「和我玩吧!小老鼠」。書本畢竟和單張的影印紙不同;影印紙的內容是教單字教句子,等學得差不多了,便可以自己讀一本書了。原來是一隻大貓守在牆角的老鼠洞口,天天想辦法引小老鼠出洞,難怪小老鼠寧可幫忙做家事也不出去玩。連媽媽看到書本都這麼興奮,何況是剛開始學讀書的小孩呢!沒有課本,不必預習,別學得太多,我終於明白老師的千萬叮嚀了。

老師說得對,千萬別課前預習,否則如果老師要教的你早就知道了,那麼哪來學習發現新事物的樂趣與驚奇呢?啟蒙就是要開啟學習的樂趣與激起好奇心,讓剛上小學的小孩從課堂上得到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樂趣,他會喜歡上學,喜歡從學習得到樂趣,從一張白紙一點一滴塗上追求新知的色彩。相反地,如果你早知道故事的內容,老師還沒教的你都會了,那麼上課將會是多麼無聊的事呢!當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跟著老師念,一筆一畫練習寫字時,那些「超前」的小朋友不是更覺孤單沒有參與感嗎?

許多父母盡量為孩子報名參加各項能跑在前面的才藝班,早早讓孩子學英文、學心算,花了大筆補習費也不心疼,每天趕時間溫馨接送,就怕孩子學得比別人少比別人慢,父母絞盡心思近期所能為孩子安排,總認為孩子如果從起跑點就跑在前頭,將來肯定贏得更多。

唉!天下父母心,哪裡曉得「愛之適足以害之」。
如果孩子還沒進教室就已經「早就會了」,上課上得索然無味,慢慢就少了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最後只剩下與分數賽跑只求考第一。
沾沾自喜的父母親,哪裡知道跑在前頭的孩子,其實在學習的起步時已經受了重創。(引用自http://www.askalee.com/article/article151.htm)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安眠藥配酒 交互作用引假性中風 (健康醫療網2012-11-21)


安眠藥配酒 交互作用引假性中風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20121121日 下午14:24

日前一名男子晚上睡不著,把鎮靜藥物贊安諾搭配酒來服用,本以為加上酒精的催化能讓人迅速睡著,沒想到出現四肢不協調、口齒不清等類似中風的症狀,就醫診斷才知道是用藥不當導致的假性中風。像這類因用藥知識不足導致的影響常見於一般民眾,有鑑於此,衛生署特別針對全國社區健保醫師調查,找出民眾常犯的錯誤用藥觀念。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鄒玫君指出,衛生署針對國人的用藥觀念,抽樣訪查全國各地1078位社區健保藥師,結果有近8成藥師發現過民眾自行調整藥品的劑量或停藥,另有近6成藥師曾遇民眾將自己的藥品推薦給親朋好友、服藥時間錯誤、甚至忘記定時服藥。

在藥物與食物併用導致不良影響上,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沈采穎藥師表示,有46的藥師曾發現民眾將鎮靜安眠藥搭配酒精服用,酒精會加強藥效,嚴重者可能會像上述案例一樣假性中風。另有35的藥師曾發現民眾將銀杏(如近日用於阻塞性中風的循利寧)與阿斯匹靈或抗凝血藥物同時服用,造成凝血時間延長,一個小割傷就容易出血不止。針對國人常使用的阿斯匹靈,沈藥師提醒,阿斯匹靈不能跟胃藥一起吃,否則會提早在胃中溶解而傷胃,必須間隔2小時服用;若有氣喘病史、肝、腎功能較差的民眾,都建議避免服用阿斯匹靈。

此外,32的藥師曾發現民眾將葡萄柚與降血壓藥品一起吃,造成血壓過低;29的藥師發現民眾服用抗生素時配牛奶或鈣片,使藥效降低50-60%22的藥師曾發現氣喘民眾在菸害環境下吃氣喘藥,造成療效降低。

至於藥物保存方式,沈采穎藥師特別提醒,許多民眾以為放在藥罐頂層的泡綿或棉花,開封後必須持續置放,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棉花會吸收濕氣,導致藥物更容易滋生黴菌,建議民眾若只是一個人服用,不要購買太大罐的藥品,開封後最晚6個月必須吃完,才能得到藥品應有的療效。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喝酒請勿過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783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借鏡日本:家庭生活課,從七歲打下自立基礎 (親子天下2010-06)


借鏡日本:家庭生活課,從七歲打下自立基礎
2010-06 親子天下雜誌13期 作者:孫曉萍

日本文部科學省制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中的「家庭課」,揭示家庭課的目標:透過參與與食衣住相關的實踐性、體驗性活動,教導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及技能,並培養身為家庭成員應對家庭有所貢獻的態度。
日本愛知縣安城市立今池國小全體六年級的同學,無論男女生,都要在上「家庭課」時學會用縫紉機,縫出一個簡單的小背包。去京都、奈良畢業旅行時,還要背著自己的作品「亮相」,所以一點都不能打馬虎眼。

東京都台東區立黑門國小五年一班,全班學生套上圍裙、頭上紮著頭巾,戴著口罩,正專心聆聽「家庭課」田中老師的說明──

「我們今天要學用菜刀,切水果拼盤,」田中老師手上拿著香蕉、奇異果和香吉士說,「首先請先把水果、餐具、菜刀和切菜板清洗乾淨,洗的時候要注意……」,從事前準備、削皮切片的方法到事後收拾整理,田中老師都按部就班詳細說明,並動手示範。

老師鉅細靡遺的說明,讓同學明白每個細節,而且能確保安全,使得「家庭課」不會變成「做一做,吃了就算」的一堂課。
「這樣的課程,引導孩子接觸家事,」來參觀這堂課的家長千葉太太表示,「我女兒前幾天就跟我說要買一把她能用的菜刀,她想在家裡練習。」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台灣趨「宅童現象」 當心超齡節目影響孩子 (優活健康網 2012-12-18)

台灣趨「宅童現象」 當心超齡節目影響孩子
優活健康網 – 20121218日 下午5:50.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兒少愛看電視,但都是看什麼樣的電視?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進行的調查,國中生最常看「綜藝類」節目,小學高年級生最常看「偶像劇」,而這些類型的節目對兒少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除了綜藝節目中的遊戲、開玩笑的方式,甚至偶爾出現的粗暴動作,談話型節目強調拜金、功利、物化女性等價值觀的扭曲,可能會導致兒少不當模仿外;調查中也發現,有四成孩子表示,關於兩性交往的知識,是從電視中得知的,接近二成的兒少表示,偶像劇中「接吻的畫面」最吸引他們,逾一成兒少則最被「床戲的劇情」所吸引。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了提升兒少節目製播時數與比例,要求各電視台每周要播出一定時數的兒少節目。兒盟就針對兒少節目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其中三成六為知識類節目;由於「知識類」的兒少節目較容易獲獎,近年來電視台所設計的兒少節目大多往此方向發展;但對兒少來說,回家打開兒少節目,似乎又到了學校課堂,較難得到他們的注意力。且「知識類節目」,部分播出在冷門時段,孩童們想看根本也看不到。
 

反觀國外兒少節目,如日本有真人結合卡通推出兒童烹飪節目,透過有趣的卡通劇情搭配真人示範簡單的食譜,相當寓教於樂。此外,國外迪士尼也有一些以歌舞、校園生活為主題的影集,這些都是結合娛樂,且相當生活化的主題。
 

而目前台灣兒少愛看的卡通內容,更是充斥著不雅言語或打鬥畫面、搶男友、接吻等畫面,實在讓人擔憂。
 

雖然台灣的電視節目有分級制度,然而,根據兒盟2005年的調查,有三成七的學童並未依照電視節目分級標誌來篩選電視,建議家長應多與兒少討論何為合適的節目內容;電視的聲光影音,往往容易造成兒少的沉迷,周末、周間長時間坐在家中看電視,更容易造成健康不佳的宅童現象。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8%b6%a8-%e5%ae%85%e7%ab%a5%e7%8f%be%e8%b1%a1-%e7%95%b6%e5%bf%83%e8%b6%85%e9%bd%a1%e7%af%80%e7%9b%ae%e5%bd%b1%e9%9f%bf%e5%ad%a9%e5%ad%90-095000095.html)

失眠症自我評量

失眠症自我評量表(←點我連結~)

失眠自我療法

請點選以下引用連結閱覽文章哦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蔡幸芳醫師


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蔡幸芳醫師整理)
1. 過動症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簡稱,有三大核心症狀(分心、過動、易衝動)及其他症狀(情緒問題、人際情境的不理解、不守規矩、違逆等行為問題),它是大腦功能失調,尤其是額葉功能,自我控制功能缺陷,是生理疾病,約50-60%ADHD個案於12-20歲症狀大多會緩解,有些人殘存部分症狀,40-50%至成人仍達過動症的診斷。過動症分為三型,分心型(以分心為主)、過動衝動型(以過動、易衝動為主)、及合併型(兩種都很嚴重),分心型的孩子並不會好動,甚至會懶散、拖拖拉拉。
2. 目前藥物是最有醫學研究證據支持有效的治療方式,藥物可達七成有效,而行為處理是必須持續進行才見其效果。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往後衍生的後遺症(學習障礙、工作問題、自信心低落、人際問題、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法律問題等等),如同高血壓患者,血壓高是高風險狀況,容易衍生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等。一味的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或延誤治療,需考慮因此衍生出後遺症的代價。
3. 利他能被證明用於六歲以上的孩子是安全的,副作用在開始使用或增加劑量時才容易出現,1-2週內身體大多會適應;若有明顯副作用,可以減量或改藥。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感、食慾降低(有少許人是食慾增加)、體重減輕、肚子痛、頭痛、睡不著、煩躁、焦慮、抽動、眼神呆滯;雖有些人於服藥期間,身高生長稍慢,未服藥時生長速度會加快,並不影響成人身高;有些人在藥效剛過時有症狀反彈現象。服用30分鐘發揮效果,持續3-5小時,有吃有效,沒吃沒效,半衰期2小時,無殘留、成癮的問題,建議一天2-3次服用,一次0.3-0.5 mg/kg,飯前飯後均可以,需認真學習前服用,建議早上7-8點,中午睡醒後,下午6點以前服用,建議症狀很干擾者需每天服用藥物。需服用多久則視孩子大腦成熟及症狀改善程度而定,一般建議服用至國小畢業,停藥期間亦可做觀察。
4. 請父母要開始了解過動症是什麼,怎麼做才能幫助小孩,將行為治療原則融入生活中,管教方式的不同會使孩子的缺陷得到改善或加劇。
5. 發掘孩子的優點,以正向態度協助、鼓勵其發展,建立正向價值觀,自我鼓勵。接納他的特質,協助他們學習與過動症的痛苦共存,他們經由努力仍然可以表現得很好,他們需要他人的協助,協助孩子建立結構性的硬體及軟體大環境(即建立結構性的好習慣,例如:清單、檔案櫃、每天做時間表、做計畫)
6. 行為處理:前致事件或需要à出現行為à父母的反應à得到滿足,強化行為;或者得到處罰,減少行為。
(1) 立即給後果,立即獎勵或處罰(父母需先緩和自己的情緒再處理)
(2) 賞罰明確,對好行為及問題行為給明確的後果
(3) 後果要一致,父母態度要一致
(4) 獎勵先於處罰,增強動機
(5) 事前告知規範,預做準備;預作時間表,準備好玩具或食物,清楚告知接下來的行程,例如上火車,或進入公共場所前先提出時間表,及對不良行為的處理計畫,徹底執行
(6) 改善家庭互動,彼此是相互作用的
 (7) 眼睛看著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溫和而堅定地給予有效率的指令(簡單、具體的指令,一次一個),請他複述,不要大呼小叫,採取行動,徹底執行,追蹤結果
(8) 分節動作,例如將困難的功課分成幾段進行
(9) 運用稱讚、家庭籌碼、記點系統、行為契約、暫時隔離法、剝奪權利,盡量少用責打的方式處理,長期會有後遺症
(10)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模仿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11)將問題行為分為絕對不允許的問題行為(打人、吐人口水、毀滅性行為、恐嚇威脅別人、偷竊、說謊)、及相對不允許的問題行為(寫字慢、好動等),前者一定不縱容,後者以行為處理漸進式改善。
7. 家中有過動症兒童要處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父母更需察覺自己的情緒,給自己空間,在有情緒的時候『聽、看、停』,緩和情緒後再處理孩子,調適壓力,改善夫妻關係及溝通,建立良性家庭互動(平時要建立共同興趣及好的親子關係,要花一些時間關心孩子,與其相處),建立起家庭規範,學習原諒孩子過去的不良紀錄,著眼於當下的行為處理。唯有父母自己先穩定,才能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幫助孩子做改變。父親是母親最大的後盾力量,有您的支持,才能讓母親有力量繼續與孩子纏鬥下去。如果家人是您人生中重要的部份,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
 8. 以下列出除藥物以外的方法,目前研究無法證實有效,且需持續進行半年以上才可能感到有幫助:
(1) 飲食:均衡飲食,少脂肪、少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少吃油炸食物,多吃蔬果,補充綜合維他命,補充亞米茄三型脂肪酸(Ω3) (深海魚油、藍綠藻、鮭魚、沙丁魚、鮪魚、葡萄子、藍莓),有人提到卵磷脂對神經系統的發展有幫助。
 (2) 運動:強烈建議每天要安排大肢體運動半小時;感覺統合治療目前無證據顯示對過動症的核心症狀有效,但對於合併感覺統合異常或平衡感不佳的情形可能有幫助;台灣也有杜耳運動治療法,ㄧ年半的療程約需十萬多元,療效如何請家長自行評估。
9.  過動症有家族遺傳性,過動症兒童的父母有50%的機會其中一人也是過動症,父母也需要學習控制自己。
10. 建議參考書籍
(1) 分心就該這樣教 (遠流)、分心也有好成績 (遠流)、分心不是我的錯 (遠流)
(2)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遠流)
(3) 行為障礙症兒童的技巧訓練–父母與治療者指導手冊 (心理出版社)
(4) 不聽話的孩子 (心理出版社)
(5) 注意力不足症候群 (宏欣出版社)
(6) 青少年的情緒障礙 (宏欣出版社)
(7) 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 (張老師文化)
(8) 學習困難新突破 (杜耳有限公司)
(9) 100個教養傑出孩子的祕訣 (新手父母)
9. 選擇標的行為,訂定行為契約,設立階段性目標,先減輕嚴重行為問題,接著建立好行為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讀書心得:「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心靈工坊)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鄭喬方護士/蔡幸芳醫師

台灣人禁忌談死亡,但在臨床醫療上總會碰到患者面臨死亡議題,不管是自己或家人或好友面臨死亡,要如何和患者談論這議題並不容易,但卻很重要,從佛教觀點來說,無常隨時都會發生,若平日沒有做這樣的修練,當無常來到時,常令我們感到措手不及。剛好看到這本書,覺得很好就想讀一讀和大家分享。

一般我們說某個人死了都會說「她過世了」、「他往生了」,大家都這樣說所以沒甚麼特別的感覺,不過當我看到這本書開頭第一章就寫著:“往生的意思,簡單的說,是再去生了,不是往死,而是往「生」;他沒有死,只是跟這一世的生命告別,再開始另一個生命。”

看完這個解釋,感覺得到莫大的安慰,好像可以不再只注意到誰死了,用這個方式來講的話,他只是開始了下一個生活而已。

裡面還有提到一個練習就是「死隨念」,意思就是隨時隨地想到死,明白隨時都會死,都有可能會死,離死亡只有一線之隔。不管走到何處,隨時提醒自己,現在準備好可以死嗎?真的可以死而無憾嗎?對得起世間嗎?活得已經夠了嗎?甘心了嗎?

以這種態度來生活,把每一天都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生死有命,就算你無病無痛,但是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總是無法預期的,踏踏實實的過每一天,認認真真的把每一件事做好,跟家人、朋友把握時間相處,不要總想事情後來會有時間來做,該說的話可以以後再說,有時候是來不及的!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週日畏懼隔天上班 小心上班焦慮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2012-12-07)


週日畏懼隔天上班 小心上班焦慮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21207日 上午09:11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起薪低、福利少,大環境景氣欠佳,許多上班族壓力沈重,充滿了無力感,精神科醫師發現,「上班焦慮症」患者明顯多出兩成。長久下來可能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以及憂鬱症。

33歲王小姐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職務,平日要處理上級交代業務,還需要照顧安撫下屬的情緒,上下夾擊,讓她壓力倍增,不時出現鬱悶易怒、暴躁不耐煩等負面情緒,經常失眠,每次到了週五心情就會變好,但一到週日,一想到要上班,整個人又開始不對勁。

台北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賴雅文表示,王小姐就是典型「上班焦慮症」患者,主要特徵是發生焦慮情緒的時間規律,當工作壓力大或者周日晚上準備週一上班,症狀就變得嚴重。但工作如較輕鬆以及周五準備休假時,症狀顯得輕微。

賴雅文表示,上班焦慮症患者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越想控制越難控制,伴隨有坐立不安、感覺疲憊、難以專心或是腦袋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

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長期下來,可能併發憂鬱症,也可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甚至會有自殺想法。具有焦慮症人格特質的人本來就容易缺乏安全感、自我要求高,較難跟人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通常不太快樂。

賴雅文表示,如果出現輕微的上班焦慮症,可以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如果焦慮症狀已影響到工作或是生活時,就需要請求專業醫師協助,需要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通常規則服藥2個月之後,症狀就會明顯獲得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7043

經濟不景氣 上班焦慮症患者增二成(人間衛視2012-12-07)


發表時間:2012-12-07 11:40  
記者:邱雯琪 張育誠  台北報導  

你是否覺得工作壓力讓人喘不過氣,或是想到上班就覺得煩悶?小心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罹患了「上班焦慮症」。精神科醫師表示,「上班焦慮症」指的是上班族,對工作長期處於過度擔心的心理壓力下,造成的焦慮、肌肉緊繃甚至睡眠障礙,如果沒有適當治療,併發憂鬱症機率也會偏高。

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精神科門診中因為「上班焦慮症」而就診的民眾也有增加的趨勢。日前一位33歲的女性上班族,因為工作帶來的焦慮感,讓她長期失眠、肩頸肌肉僵硬緊繃,經過精神科醫師治療後,才緩解不適。

醫師指出,有上班焦慮症的患者,大多對自已要求很高,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已的評價,這種長期處於過度擔心的心理狀態,常伴隨坐立不安、疲倦以及睡眠障礙,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症。

輕微的上班焦慮症,可先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當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或是工作時,需藥物治療,避免症狀加重。
(引用自http://www.bltv.tv/news/?f=content&cid=15077)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推薦書籍:『餅乾男孩:一個自閉兒的成長歷程』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序
能夠將用心走過的路化做文字出版,這是很不簡單的,也需要很大的勇氣。要在自己心中面對與接受自己有一位特殊孩子,已經很不簡單了,還要願意讓大家知道這個事實,這應該沒有幾個人做得到。心中沒有大愛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為了這點,我們都應該為這位母親獻上我們最大的敬意。況且沒有用心陪伴孩子走過的人,是不可能寫出如此感動別人且能實際幫上別人的教戰手冊,林媽媽花上十多年時間才領悟到的道理,卻願意透過一本書來與我們分享,讓我們可以吸收精華,讓我們的人生得以提昇,也讓需要的人減少摸索的時間,能夠在對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一點,這本書也提醒了我們要更能以同理的心去體諒他人,尤其是在我們並沒有遇過這樣的苦難的時候。

林媽媽邀請我為這本新書寫序,雖然我不是什麼名人,但我很樂意的答應了,為了鼓舞她,也為了鼓舞其他有相同困境的家長,人在痛苦中仍能看到一線希望,知道方向在哪裡,有著朋友家人的支持力量與鼓勵,這都能幫助在苦難中的人升起心中的力量,能夠繼續走下去。

認識林媽媽與他的孩子已有二年多了,一開始的接觸正是孩子邁入青春期最混亂而需要住院治療的期間,身為治療孩子的主治醫師的我,對於當時林媽媽的表現就已讓我非常感佩,也很訝異林媽媽是如何能靠自己的努力結合到社會資源來協助照料孩子,且很感動有這麼多善良的特教系學生願意幫忙照顧她的孩子。當時林媽媽雖然很焦慮孩子的狀況,但她仍是盡量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非常有禮貌,也很配合,總能清清楚楚詳細的紀錄孩子所有的行為表現,但孩子著實難以表達行為背後的原因與需求,我們只能盡量理解孩子行為表徵下可能的病因,當然這也很需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母親提供協助,因為最了解孩子的人還是母親。林媽媽一方面要到醫院照顧孩子,一方面又得去工作,真的是很辛苦,也多虧陪讀姐姐們的幫忙,才能讓她沒有累倒了。一開始還以為林媽媽是有學過醫學的背景,因為她總能與醫護人員做詳細的溝通,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她是因為很全心全意地觀察陪伴與學習如何照料孩子,並且很用心蒐集相關的醫學知識,才能久病成良醫。

看到書中提到如何面對別人的眼光,這真是一件很難的人生課題。底下節錄的書中段落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週遭旁人的問題或許只是不經意或出於好奇,但這對於養育特殊孩子的父母而言,無疑是一種傷害,其實旁人很難了解他們的處境和痛處,比較實際的做法是,您可以找機會分擔他們照顧孩子的辛苦。但若您只是在路上恰巧瞥見這樣的孩子,我建議您壓抑好奇心,只要給予一個友善的微笑、點頭或是一聲加油,或是在人潮擁擠的場合,您能夠給予這樣的家庭一個方便,讓個位或是優先順位……等,都會帶給特殊孩子的父母很大的鼓舞和實際的幫助,而非只是出自於好奇心,以問題或異樣的眼光再次去撕裂對方的傷口。』

在臨床服務的過程中,我也因為了解父母帶孩子就醫的困擾,例如:孩子無法忍受冗長的候診,所以每當這群孩子回診時,我都特別交代跟診護士盡可能給予孩子與家長就診的便利,雖然我已努力同理與協助有需要的患者,但這和父母的付出相比只是皮毛,也很感謝當時等候看診的其他患者與家長,願意給予我們彈性與包容。

我常常很心疼一些家長願意給予孩子自己所能給予的一切,奔波在各種治療中,卻忘了照顧一下自己,但如果自己就先倒了,那孩子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特別提及『一定要把自己的健康狀態列為第一優先,才能在身心狀態俱佳的狀態下照顧好孩子』。這也是我在與辛苦付出的家長們分享經驗時最常強調的一句話。很感謝林媽媽願意將她陪伴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與大家分享,相信這本書可以鼓舞其他家長更勇敢的走下去。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讀書心得:我的過動人生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我的過動人生 (策馬入林文化)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吳幸如睡眠技術員/蔡幸芳醫師

    這真的是一本充滿正向、笑聲和力量的書,讓人不管大哭大笑心裡都是暖暖的。
    作者是一位過動症患者,從小被當成頑皮的死小孩,高中唸到被留級,大學差點被二一,一直到長大經由醫師診斷才發現自己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患者。成長過程中和許多人一樣,總會面臨到不被了解的挫折,很幸運的,作者遇到願意給她探索空間和機會的家人,以及願意包容她的老師(當然也並非每一個老師均如此),有好朋友的鼓勵,再加上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作者從不覺得自己不如人,努力玩樂也勇於做夢,並堅持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夢想。現在她是個大小朋友都愛的昆蟲老師。
    從這本書當中可以看見患有過動症的小朋友,在他脫序行為下的真正內心世界和她所遇到的困難。原來在許多時候她知道自己所做的行為是錯的,只是當下仍無法控制的做了,比如上課講話、上課打瞌睡、和老師頂嘴、上課突然起來走動,以及丟三落四。但誠如作者所說,沒有人希望自己不好,希望自己被排擠和被人討厭,只要其他人對這個疾病有所了解,並給予正確的教導方式及多一點的包容,他會是一個比別人更有創意且有成就的孩子。
    當然這需要學校、家庭和醫師的共同努力。家長是很重要的角色,當醫師診斷出小朋友是過動症時,很多家長是生氣、抗拒和逃避的,一來不相信自己的小孩有問題,心疼小孩子吃藥,二來也怕小朋友在學校被貼標籤,孰不知這種心態會延誤小朋友治療的黃金期,讓小朋友每天生活在挫折中,不僅無法專心學習,也造成小朋友和家長與老師間的對立,周圍的人因為不知道如何跟這樣的小朋友相處,常常也會造成惡化人際關係。
在書中有一段落作者寫出她去接受治療的心情轉變,我覺得非常感動想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藥物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吃了藥所有的狀況就會全部消失,
但是其實看醫師帶給我最大的幫助,是了解自己,
了解這一切是有原因的,
對於患者本身,或是家人,都是一個很大的釋懷。
家長可以了解,我的小孩不是不用心,他不是不肯好好做,
不是其他孩子做得到他就一定做得到,
而孩子也不會一直消沈在「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的挫折中。

作者到今日能有所成就,都是因為家人給她的愛,家人和老師挖掘並肯定她的興趣與長處,讓她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進而發揮所長。但其實如果家人能及早發現孩子的異狀,早日尋求醫療協助,孩子和家人應該就不會這麼痛苦的走這一遭。我們只要能面對與接受事實,面臨的問題就能找到方法來改善,還好目前在醫療與教育上有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治療與處理這樣的問題, 但都需要家長、老師與醫師之間密切的合作與信任,才能讓這些方法發揮功效。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網路文章分享:你的魚缸有多大?


有一個年輕人去水族館參觀。他發現鯊魚缸有三個。右邊的魚缸養的是小鯊魚,很可愛;中間魚缸的鯊魚都是一、二尺長的中型鯊魚;左邊魚缸裡有幾條龐然大物,露出牙齒,很恐怖。

他從來沒看過這麼多鯊魚。他看得好出神。這時候水族館館長剛好走過來。他立刻走上前去請教說:「等這些小鯊魚長大了,你們是不是就把它們移到中魚缸呢?等中型的鯊魚長大後,是不是就要被移到大魚缸呢?」

館長聽完了這些問題後就笑了。

他回答說:「年輕人,在小魚缸裡的鯊魚只能長這麼大;在中型魚缸裡的鯊魚只能長到一、二尺;在大魚缸裡的鯊魚就像在大海裡一樣,可以長大到它們應該有的模樣。」

我沒有仔細查過資料,不知道鯊魚體型是否真的受魚缸的限制,但我真的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也帶給了我很多聯想。

鯊魚能長多大是由水族館館長決定的。

我們能長多大該由誰決定呢?

你想知道我們能長多大嗎?

好多心理學家都認為人的潛力好大。有的心理學大師甚至認為,人一輩子只用到了他十分之一的潛力。

真的難以置信,有這麼多人一生都活在小魚缸裡。那些覺得自己的未來受限於自己的學歷、學校、科系的人,就是在侷限自己。

怎麼樣才能撐大自己的魚缸?怎麼樣才能突破侷限呢?說來有點複雜,但絕對不是要常換工作機構,也不是要轉行,更不是一定要創業。

那到底是什麼呢?

1985年我去參加洛杉磯加州大學的一場頒獎會,當天除了成績優異的得獎學生外,很多家長也來了。大會的演講人是UCLA的副校長,他一開始就給這些得獎的學生澆冷水,他說:「你們今天之所以能得獎,只能証明你們的記憶力比較好而已,而且是在考試前那段時間比較好。不同意的人請舉手。我要請他重考一次!」

接著他就由衷的表達了他的期許。他說:「如果我是你們,我一定要選修一些課程表上沒有的課程。」

學校沒有的課程怎麼選?那些課程是這位副校長遺憾自己當年沒有學的?

是溝通;是人際互動。

台下的同學有學工程的;有學醫的;有學經濟的;有學法律的。他們進入社會後,工作績效有多好,發展有多順利,成就多高,多半要看你與團隊合作得多好,能發揮多少影響力。這就需要溝通能力了。

其實,不只是剛畢業的人(小魚),工作十年者(中魚),或廿年者(大魚),不都是如此嗎?

你看,決定我們的魚缸大小的是溝通。

怪不得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廿一世紀與上一世紀比較,最大的不同是:工作的開始才是學習的開始。這句話真是語重心長。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2.11.18 (日) 閱築館演講 照片分享~ 欲觀看演講影片請至「演講專區」哦

這次是101年幸福系列演講的最後一場
感謝春暉團隊的成員陪伴蔡幸芳醫師完成理想與目標---
傳播幸福的力量給他人

 ↑ 每一次演講前,大家都需要提前完成事前的籌備工作

 ↑在工作中有辛苦也有歡樂,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創造美好與幸福

 ↑抱持感恩的心,將我們的心意奉獻給您


 ↑感謝崔秀倩醫師帶領我們從個案的故事看到我們自己


蔡幸芳醫師分享的話:

幸福是愛我們所擁有的,並看見他們的美好

【趣味】美濃白玉蘿蔔季24日開園~

相關連結:台南市民開心農場 http://tw.myblog.yahoo.com/a371471/article?mid=29

照片分享:診所新建書櫃~


孩子過動沒問題? 延誤治療苦一生 (中國時報2012-11-19)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孩子過動沒問題? 延誤治療苦一生
2012-11-19 中國時報 李盛雯/台北報導

 我家孩子只是調皮了點、好動了些,絕對不是過動兒!根據研究推估,在台灣,每100個孩子當中,就有78人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問題,唯有及早使用藥物和行為治療,才能避免後遺症,但精神科醫師臨床觀察卻發現,絕大多數父母竟有錯誤心態,拒絕就醫用藥,耽誤治療黃金期,恐苦了孩子一輩子。

 「我以前也是這樣,現在長大也很好啊,孩子長大就好了」、「孩子沒問題,是媽媽的管教有問題啦」,在第一線基層診所開設精神科門診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蔡幸芳幾乎天天得面對這樣想法的父母親。

 蔡幸芳指出,根據研究推估盛行率,國外每100個小孩約510人患有ADHD,在台灣每100個小孩就有78人是「過動兒」,不管在家裡、學校或安親班裡,飽受不專心、過動或衝動症狀的干擾,但她開診以來,就診個案中不到1成的家長願意極積接受藥物和行為治療。

 好動、分心這種「小問題」大一點自然就會好,或擔心孩子一輩子都得吃藥,儘管老師、醫師聲聲催促就醫,不少父母都還是否認孩子有問題或誤以為過動問題並沒有嚴重到「疾病」的程度,而拒絕治療。

 雖然從生理層面來看,有一半的ADHD孩童,症狀會在國、高中階段自然改善,但蔡幸芳強調,另有一半比例,症狀會一路延續到成人,研究也發現,功課跟不上、人際關係緊張、情緒不穩定的影響,容易造成孩子拒絕學習、網路成癮,甚至染上毒癮,這些在成長中的負面衝擊,長大了就能抹得掉嗎?功課能一躍千里嗎?家長應該多想想。

 蔡幸芳說,ADHD是腦部生理功能的問題,國小12年級是治療黃金期,只要及早診斷、及早用藥,搭配行為治療,提升管教技巧等輔助,臨床治療效果極佳,絕大多數孩子用藥至青春期症狀改善就可以停藥,並不用吃藥一輩子,更不會成癮。

 蔡幸芳強調,家長的態度決定最後的結果,只有接受「我家孩子是過動兒,他需要治療與協助」,積極治療,才能幫助孩子走出「過動兒」標籤。
(引用自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2/112012111900067.html)

活動照:2012.11.25 美濃拔白玉蘿蔔


失眠、性慾低 男性更年期徵兆 (台灣醒報2012-11-23)


失眠、性慾低 男性更年期徵兆
作者: 郭庚儒 | 台灣醒報 – 20121123日 下午2:55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中年男性睡不好,是更年期徵兆!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中年男性有倦怠、性慾降低、性功能障礙等更年期症狀的患者,其失眠、睡不好的程度也愈嚴重。醫師表示,患者經驗血後發現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不足,顯示睡眠障礙是預測男人更年期到來的重要指標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針對231位、平均46.1歲,求助男性健康門診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其中6成患者有睡眠障礙。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景彥表示,失眠是最多更年期男性患者時常出現的症狀,其中4070歲年齡層患者中,有高達3540%比例的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不足,顯示失眠與男性賀爾蒙不足有密切關係。
長庚醫院泌尿科系男性學科主治醫師陳煜指出,除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外,還是必須經過血液的抽驗,檢查睪固酮是否低下,才能確定更年期診斷。他建議,若確定進入更年期,男性可透過打針與塗抹睪固酮,或適量攝取紅肉、堅果,以及貝殼類等高睪固酮食物,但要注意膽固醇攝取過多的問題。
書田泌尿科診所主任黃榮堯說,男性更年期因過程不明顯而容易被忽視,大部分的男人常因性生活不如理想,才會注意到身體有了變化。因此,他建議,男性進入更年期時,要適度運動、不抽菸、不酗酒,避免體重過重,以及適當飲食,就能維持性功能和男性賀爾蒙功能的最佳狀況。(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5%A4%B1%E7%9C%A0-%E6%80%A7%E6%85%BE%E4%BD%8E-%E7%94%B7%E6%80%A7%E6%9B%B4%E5%B9%B4%E6%9C%9F%E5%BE%B5%E5%85%86-065500912.html)

長期失眠硬撐 有礙身心健康 (健康醫療網2012-11-25)


長期失眠硬撐 有礙身心健康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20121125日 上午7:51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國外研究資料顯示,至少有百分之卅以上的成年人,曾經歷失眠,甚至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成年人,長期被失眠的問題困擾。尤其當一夜難眠後,明天還繼續要工作的話,即便自認為可以硬撐,讓人不免擔心對身體健康有無影響。
花蓮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廖訓毅表示,在一些教育性演講的場合,失眠是常被關注的問題之一。事實上失眠是繼疼痛之後,最常被抱怨的健康問題。且伴隨而來的問題,便是關於安眠藥物使用的疑慮。
現在科技昌明,人類對於睡眠仍有許多的未知,一般而言睡眠是可以得到身心的休息與修復,足以面對白天一整天活動的體力與精神;但是未必每次睡眠都可以達到如是的效果。
睡眠的需求因年齡、性別,及長期的作息習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睡滿八小時才叫睡眠充足,這其實是種迷思。廖訓毅強調,失眠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若一般偶發的失眠,可能反映當時的壓力狀態或焦慮狀態,也可能是反映白天的作息情形,或是飲用了含咖啡因刺激性物質所導致的情形。
當失眠不是偶發的症狀時,就需要注意了;廖訓毅說,因為長期失眠,有可能是失眠症或者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病態影響,嚴重者亦可能造成對生活品質的減損。
失眠是一種反映著身心狀態變化的症狀,而安眠藥容易取得使用,看似快速治好了失眠;但醫師建議,民眾可至醫院精神科看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真正失眠的原因。
廖醫師說明,一般定義的失眠症以一週中如有三天以上的睡眠困擾,包括入睡困難、早醒、頻中斷睡眠,或白天未能有睡醒的清新感、飽足感,且白天仍會想嗜睡等。當出現這些狀況時,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自我檢視,包括身體、精神狀況,飲食、藥物的使用情形或作息的變化。(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9%95%B7%E6%9C%9F%E5%A4%B1%E7%9C%A0%E7%A1%AC%E6%92%90-%E6%9C%89%E7%A4%99%E8%BA%AB%E5%BF%83%E5%81%A5%E5%BA%B7-235100988.html)

工作壓力大、痛恨上班 研究:與失業同傷身(ETtoday 2012-11-25)


工作壓力大、痛恨上班 研究:與失業同傷身
ETtoday 20121125日 上午8:42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沒工作的人成天怨聲載道得抱怨著,但其實有工作的人也沒有比較輕鬆,澳洲研究人員宣稱,痛恨你的工作與失業一樣有害心理健康。
研究人員表示,處於工作環境不佳的員工,受苦指數和失業民眾一樣高。環境不佳,不僅是指工廠灰塵遍佈或辦公室光線昏暗,還包括工作要求嚴苛、老闆機車、承受高度危險等心理因素。
副教授巴特華斯(Peter Butterworth)指出,「分析結果顯然發現,失業者與最痛恨工作的人,在出現憂慮、抑鬱等一般心理疾病的比率上並無不同。」顯示,不開心的員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與失業者一樣高。
研究發現,工作不開心的人即使下了班,血壓也比較高。巴特華斯表示,改善工作條件,好比降低工作要求、增加員工對工作的控制、提升安全及員工尊嚴,將能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5%B7%A5%E4%BD%9C%E5%A3%93%E5%8A%9B%E5%A4%A7-%E7%97%9B%E6%81%A8%E4%B8%8A%E7%8F%AD-%E7%A0%94%E7%A9%B6-%E8%88%87%E5%A4%B1%E6%A5%AD%E5%90%8C%E5%82%B7%E8%BA%AB-004200549.html)

孩子出現過動症 會影響人際關係 (健康醫療網2012-11-24)


孩子出現過動症 會影響人際關係
作者: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 20121124日 下午12:08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分為三類,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兩者皆有」的症狀;一般患童會在七歲之前即出現部份症狀,並且會在兩個以上的場合都出現症狀,使患童的日常功能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其家庭功能、學校生活、課業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在台灣,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兒童約占7%,且男生又高於女生,若未及時治療,除了恐會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障礙,甚至對未來成長後,包括人際關係、工作等造成影響;嘉義醫院復健科醫師朱怡妍表示,通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會在7歲前出現部分症狀,且會在至少兩個場合以上出現,家長平時應多注意,孩童若是出現異狀,就應及早就醫治療。
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其實不單只是活動力較強,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有可能是潛藏危險因子;朱怡妍醫師說,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主要分成注意力不足、過動以及兩者皆有等三類症狀,家長可將孩子多與同齡小孩比較,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讓孩子擁有完整行為與人格的成長。
其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非天性,主要是腦部疾病促使的病正,只要及早且積極接受治療,就能有效紓緩相關症狀,家長不需過於擔心;朱怡妍提醒,接受治療時,家長除了與專業醫療人員的討論外,也應事前與孩子溝通,且耐心陪伴,才能幫助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5%AD%A9%E5%AD%90%E5%87%BA%E7%8F%BE%E9%81%8E%E5%8B%95%E7%97%87-%E6%9C%83%E5%BD%B1%E9%9F%BF%E4%BA%BA%E9%9A%9B%E9%97%9C%E4%BF%82-040800855.html)

男性睡眠障礙勿輕忽 恐是更年期報到 (優活健康網2012-11-25)


男性睡眠障礙勿輕忽 恐是更年期報到
優活健康網 – 20121125日 上午9: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有失眠問題的中年男性要注意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男性也有「更年期」,長庚醫院的最新研究發現,至「男性健康聯合門診」就診的男性患者當中,有許多人有注意力不集中、倦怠、啤酒肚和性功能障礙等男性更年期現象。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景彥表示,症狀越嚴重的患者者失眠、睡不好的程度也相對嚴重,驗血結果也發現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不足,顯示「睡眠問題」可用來判定男人是否進入「更年期」。
長庚醫院結合泌尿科、中醫與精神科的「男性健康聯合門診」發現,231位平均46.1歲的男性患者中,失眠是最多更年期男性患者會出現的症狀。男性更年期症狀,與女性非常類似,一般來說,男性更年期的發生比女性晚10年左右。陳景彥在調查中發現,40歲到70歲這個年齡層當中,大概可能有35%45%會有賀爾蒙不足,在這個年齡層也有滿高的比例,約6成比例都有睡眠障礙。雖不能直接認定睡眠障礙就是賀爾蒙不足,但是兩者具有相當高的相關性。
男性更年期患者最困擾的是,平時容易打瞌睡,當了晚上卻又睡不好,若是懷疑自己有「男性更年期」症狀,必須經過血液的抽驗,檢查睪固酮濃度是否偏低,才能確定男性更年期的診斷。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治療男性更年期,除了打針與塗抹睪固酮以外,日常保養可以透過多攝取紅肉、堅果、貝殼類的海鮮食物等,不過也要注意膽固醇的攝取不要過量,若平時保養仍無法改善,就診治療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7%94%B7%E6%80%A7%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5%8B%BF%E8%BC%95%E5%BF%BD-%E6%81%90%E6%98%AF%E6%9B%B4%E5%B9%B4%E6%9C%9F%E5%A0%B1%E5%88%B0-010000801.html)

學童上學前運動 專注力升(台灣新生報2012-11-24)


學童上學前運動專注力升
作者: 【中央社哥本哈根廿三日法新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1124日 下午11:44

丹麥研究今天指出,騎腳踏車或走路上學,有助提升學童課堂專注力。
丹麥哥本哈根與阿胡斯(Aarhus)數所大學研究人員聯手研究發現,家人開車送往學校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學童,在測量專注程度的測驗上,表現不如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的孩子。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艾局藍(Niels Egelund)說:「學生的通勤方式反映在之後約四小時的專注力」。
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相當詫異,因為他們一開始的假設著重在吃早餐與午餐與否,對學童專注力的影響。
艾局藍告訴法新社:「研究顯示,早餐與午餐有影響,但效果不及運動。」他說:「舉例來說,若一名三年級學生運動並騎腳踏車上學,他專注力提升的程度相當於多讀半年書。」
研究對象為一萬九千五百廿七名五歲至十九歲學生,研究人員調查他們的運動習慣,並讓他們接受測量專注力的基本測驗。
艾局藍說:「大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後身心舒暢的感覺,但令人訝異的是,運動效果居然可持續那麼久。」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5%AD%B8%E7%AB%A5%E4%B8%8A%E5%AD%B8%E5%89%8D%E9%81%8B%E5%8B%95%E5%B0%88%E6%B3%A8%E5%8A%9B%E5%8D%87-154437797.html)

過敏兒 學齡期罹ADHD風險較高 (華人健康網2012-11-17)


過敏兒 學齡期罹ADHD風險較高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 20121117日 下午2:02

一項世代研究發現,3歲前就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發 …
家中若有過敏兒,家長除了要協助控制其過敏症狀,讓孩童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上學後也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問題,一項世代研究發現,3歲前就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發作的過敏兒,未來罹患ADHD的風險是沒有過敏孩童的1.21.4倍。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今17日在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會,發表「過敏症和學齡期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發展之相關性」。中榮兒童醫學部醫師傅令嫻表示,過去曾有研究提及,過敏症與ADHD有關聯,研究團隊這次採用世代研究的方式,得到同樣的趨勢。
這項研究是從健保資料庫2000年出生的30萬新生兒,追蹤到2008年,分析小時候曾因過敏症就醫的孩童,89年後是不是有較高比例因為ADHD就診。
結果發現過敏性鼻炎孩童罹患ADHD的風險,是沒有過敏孩童的1.41倍;異位性皮膚炎孩童罹患ADHD的風險,是沒有過敏孩童的1.27倍;氣喘孩童罹患ADHD的風險,是沒有過敏孩童的1.35倍。
傅令嫻醫師表示,研究顯示若早期有過敏症,是將來罹患ADHD的危險因素之一,ADHD可能影響孩童的學業表現、人際關係,仍應早期發現與治療。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9%81%8E%E6%95%8F%E5%85%92-%E5%AD%B8%E9%BD%A1%E6%9C%9F%E7%BD%B9adhd%E9%A2%A8%E9%9A%AA%E8%BC%83%E9%AB%98-06020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