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憂鬱醜小鴨 靠運動變天鵝 (桃園訊2011-06-10)


平鎮高中徐雅慧因憂鬱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靠著運動重生
更新日期:2011/06/10 00:57 【桃園訊】

「老師把我從憂鬱醜小鴨變成天鵝!」平鎮高中徐雅慧因憂鬱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靠著運動重生,曾是全校最後1名的她甄試上交大外文系,學校今天將頒發「熱愛生命特別獎」給她。
要求完美的徐雅慧,過去書沒念完,要是不小心打瞌睡,驚醒後會打自己巴掌、甚至自殘。當時她覺得,「書沒念完,怎麼可以對自己那麼好」。
徐雅慧高一下學期經醫生診斷患有憂鬱症,開始吃藥治療,升上高二沒多久就休學。
休學1年,徐雅慧復學後,新同學知道她有憂鬱症,幾乎交不到朋友,她也不想接近人群,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彷彿行屍走肉。體育老師朱彩鳳形容,「當時雅慧畏畏縮縮,走路駝背,眼睛飄忽不定,哪像個人!」
復學後,徐雅慧仍不想念書,考試亂寫,成績是全校最後1名,不想上課就請假,直到高二下學期,徐雅慧和朱彩鳳才首次在體育課碰面。
那時的徐雅慧想再休學,但朱彩鳳逗趣又具說服力的言語改變了她。當徐雅慧心情不好,朱彩鳳就帶她去跑步,徐雅慧說,「讓我累得忘記要哭了」。 徐雅慧說,「運動讓我不像以前愛睡、頭腦變清晰,成績逐漸提升,同學也開始跟我討論功課,慢慢交到朋友,也不再依賴藥物」。
跑步「鍛鍊」不到1年,徐雅慧參加今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招生,甄試上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運動也讓徐雅慧瘦了10幾公斤,甩掉憂鬱期間吃睡度日囤積的脂肪,現在課餘時間還到餐廳打工,臉上隨時掛著笑容,大方地面對陌生人,徐媽媽和徐雅慧都認為朱彩鳳是徐雅慧的「再生父母」。
平鎮高中今天舉行畢業典禮,徐雅慧獲頒「熱愛生命特別獎」,她樂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堅定地說,「絕對不讓自己再掉進去」。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心得__蔡幸芳醫師

遇見未知的自己(方智出版)讀後心得
蔡幸芳醫師
在人生的追尋道路上,冥冥之中帶領我找到人生的解答,而這個疑問或者說心願是我從大一開始強烈渴求的,二十年來的自我探討與追尋,讓我感動不已。
大學畢業當小兒科住院醫師第一年,同寢室的學妹介紹我看「心靈探險」這本書,我努力練習每個活動,有了一些心得,也因此開始接觸到「賽斯學」,雖然閱讀好多這系列的書,但實在太玄了,無法深刻體會箇中道理,直到幾年後有人送了我一片secret的影片,深深的影響著我,我反覆看了十多次,帶給我強烈的正向力量,也因著專業上的學習,讓我有機會將自己的人生和專業所學與吸引力法則做連結,很喜歡分享這些感受給周遭的人,希望他們也都能「心想事成」。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張德芬小說方式寫出,淺顯易懂,也看到她的功力了得。跟著她一同探索自己。我想也是自己「吸引」到這本書來到我這裡。
你是誰?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因為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我們所做的常是去和現實抗爭、對現實不滿、想要改變他人、改變環境,但我們卻不知一切的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的隨之改變。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你創造自己的實相。

我們不自覺地用了我們習慣的一套模式在看及因應外界的一切,以為事實就是如此,但我們就像拉著馬車的馬,以為是自己決定到哪裡的,卻不知道控制我們的車夫就是我們的潛意識,而車夫也是聽命於乘客而行事,而乘客就是我們的真我
先去潛意識裡面探尋你那個被寫好的自動化程式是什麼,把他帶到意識層面來,讓意識之光為你破解生命中對你已經沒有用處的一些人生模式。
夢也是一種讓我們和潛意識溝通的方式,覺察到自己重複的模式也是了解潛意識在操控我們的方式。

           

1.身體-連結(傾聽身體的訊息,運用瑜珈與呼吸,健康飲食、健走)
2.情緒-臣服(破解情緒障礙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你此刻的感覺是什麼?
它們在你身體的哪個部位?
試著去感受它們,100%地感受它,不要壓抑,深呼吸,把你的呼吸帶到那裏去。
維持一個觀察者的意識,看著你的這些負面情緒,不要批判,帶著愛的覺知,在你的心口處迎接它們。
去允許,然後放下。
繼續深呼吸。
寫下並反複念出「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虐待/被背叛和被欺騙的痛苦感受,我全新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不要想,只是去經歷它,用愛去接納你壓抑了幾十年的憤怒和悲傷。
事實已發生,如果你不接受它,只是讓自己受苦,無濟於事。
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

3.思想-檢視
我們從小被教導很多「應該」,我們就把相反的地方否定和壓抑掉,但它們並未消失,只是躲入潛意識裡,不時地浮出檯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並不想去看它們。於是我們就發展出很多策略逃避面對自己。
靜心冥想,觀察自己的思想,定靜的功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幫助你建立覺知。
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於所有「已經發生」事,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就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A(事件)àB(信念、想法)àC(結果),同樣一件事在不同人看起來就不同,也就產生不同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感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那只是徒勞無功。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什麼是你愛做的?可以帶給你喜悅的?
快樂和喜悅不同,快樂是需要外在條件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4.身分認同-覺察(如果要破除各種身分認同,我們必須要建立覺察的能力)
先看到你自己認同於某樣東西。

心想事成的祕密: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己的功課,全心全意的觀想(視覺化,越清楚具體自己想要的東西)及感受到那種「事已成」的那種愉悅感受。在未實現之前就先去感恩已經得到,感恩的能量就是在跟宇宙說「多來點」,宇宙就不得不給你多一點了。感恩的祈禱是最好用的方式。
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回收的就越多。
「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你管他的事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對方的人生?對最親近的人,更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為了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有權利管對方,這樣不但白費力氣,而且還會造成兩人關係的緊張。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你外在的努力還是很重要。
力量是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儘管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民國100年6月 天下雜誌_ 健康新殺手-- 減壓篇






民國100年6月 天下雜誌_ 健康新殺手-- 心身症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做你自己」讀後心得__黃熠靚護士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禮物(平安文化出版社)
讀後心得分享(全集)
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蔡幸芳醫師
翻看這本書的簡介,好多名人推薦啊。但是瞄到編輯挑出來放在摺頁的精選片段︰「股神爸爸教我的12件事」,我的目光就被吸住了:「重點不是你的人生從哪裡開始,而是你後來到達了哪裡。」、「假如希望自己的人生儘可能多采多姿,就應該試著什麼都去學,不只學賺錢的專業本領,還要學專業以外無數的其他知識。」、「每次錯誤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都是一路曲折人生上的記號,標記著我們曾去過哪裡,現在站在哪裡,和未來打算去哪裡。」於是更想看下去,以便瞭解股神的兒子是如何來看待他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他的影響。
    就來看看巴菲特到底是如何教育他兒子吧!首先,作者彼得‧巴菲特提到他老爸對於繼承財富的想法,就十分勁爆:「他相信出生時嘴裡含的金湯匙,長大後太容易變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真是簡單明瞭!但是不是很多人都能懂呢?從書中內容得知,這位曾擁有620億美金資產的世界首富華倫‧巴菲特,唯一一次給過兒子的錢約是九萬美元,這筆錢來自賣掉親人留下的農場,換成巴菲特自己控股公司的股票,再給兒子彼得,而且告訴孩子說:「能給他的就是這麼多,其餘的不必奢望了。」換句話說,他並沒有把自己的億萬財富分給兒子,這應該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吧。
    正如新聞報導,華倫巴菲特於2006年將370億美元的資產捐給比爾蓋茲基金會,這是他畢生大半的財產。此外,他又將數十億美元作為慈善基金,交給三個兒女管理(而不是分家產給他們)。這種事天下有幾位富豪做得到呢?巴菲特父子的金錢觀果然異於市井小民,提供了一種新視野。例證之一:「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並不富裕。我們家絕對相當舒適,但走的是低調內斂的風格,我父母開的是平實耐用的汽車,很多年都不曾換車,哥哥、姊姊和我穿的是耐穿的非名牌衣服。小時候,我們並不會把任何事視為理所當然。爸媽給我一小筆零用錢,但並不是白白給我,我得在裡裡外外幫忙做點家事。假如給我幾塊美元去市區買東西,事後我得把找回的零錢交還給爸媽。隨著時間過去,父母開始變得富裕,而我無比幸運地見證了一件事,……儘管我們的家境和以往不同了,我母親和父親卻未曾改變。」
    而彼得巴菲特運用這筆九萬美元的作法,也相當彰顯他父親的真傳:做他自己。這筆資金的運用完全沒有限制,可以買時髦跑車或海濱豪宅,也可以分毫不動地擺在戶頭中。作者說如果選擇後者,這些股票現在市值7200萬美元,但他最後用這些錢買了一個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時間。他提到有幸在真正確定自己要走音樂這條路的時候,他有這一筆資金去追尋他的音樂夢:第四度拜師學琴、購買錄音設備並學習錄音技術,他過著縮衣節食的日子,住小套房開二手車,唯一的大開銷就是更新擴充錄音設備。作者在進入史丹福大學三個學期之後就決定休學,不過這是經過個人深思熟慮後的抉擇,因為他已經確定自己人生的志向不是在學院中,而是在音樂創作上。
     這是不是很偉大,在大二的年紀,有這麼大的決心,就知道要的是什麼,真的不容易,但是,他也是花了一番工夫去尋找,他的人生究竟要的是什麼,沒有遺憾,只有堅持,這是我在這本書看到的。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彼得巴菲特的音樂事業也頗有成果,但他十分感謝父親能夠認同肯定他在不同領域的成就,而沒有感嘆自己的事業無法傳子。父母對子女的肯定真的影響深遠:「父親一如往常地認真聆聽,不妄加批評,也不提供明確的建議。然後某天,幾乎是他準備要出門而順道經過時,他對我說:『你知道嗎?彼得,你和我做的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事,音樂是你的畫布,波克夏(其控股公司)則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要去畫幾筆。』」作者認為這就是他當時需要的認可與鼓勵,直到如今依然彌足珍貴,因為他的父親不會以經濟收穫的角度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光這句話,我就覺得現今社會的人,有多少人是這麼想的,不僅僅是老一輩的想法,還是現在接受新時代知識的我們,真的可以克服一般世俗的眼光,想做什麼就去試看看嗎?多麼幸運的作者,有著支持他的父母,給予鼓勵和讚美。
這也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最大的不僅僅是財富,而是父母給予的愛,健康的身教,健全的言教,這都大過於我們一天到晚送小孩去補一堆習,回到家,卻沒有關愛的親人給予溫暖和愛。在我求學生涯中,我有幾個要好的同學,總是讓我很喜歡到他們家去玩,同學不僅人聰明,又有人緣,多才多藝,在我心中簡直是女神,我也發覺,同學家中很有錢,不是我小小年紀可以想像的,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我這個同學不僅家教好,連他們家人的感情也很親密,他不高傲自大,難怪這麼有人緣,一直羨慕著他的家庭生活,他們家總是有種溫暖的感覺,讓我每每到他們家作客,總覺得他們家的人好像不會吵架一樣。後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愛,是我們所渴望的,有了支持、愛我們的家人跟朋友,人生就算不是一百分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從這本關於個人成長、追夢的敘述中,我們看到彼得巴菲特具有哲人的思考特質,而且他的敘述態度是誠懇真實的,他在書中透漏他曾經犯下的錯,一直在告訴我們,人生需要時間去摸索,買時間這個章節告訴我,不用急急忙忙找出自己的目標,多去體驗多去感受,學習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又何嘗不是好事,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的目標多麼不容易,又因為現實生活,把這個夢想只能停留在想像裡,放手去做吧!做好人生規劃,不怕你何時開始,人生不想有遺憾,就去試看看吧!
     讀完這本書,雖然不是整本書的內容你都會認同,但不得不佩服華倫巴菲特教育兒女的智慧:他讓我們看到兒女是「獨立的個體」,他沒有強加自己願望或意志在兒女的身上,也沒有「誘導」兒女走他設定好的路線,更不會限制子女發展自己的人生志向。他沒有要求兒子一定要走他的路,也沒有為子女留下億萬美金的家財。這種重視個體獨特性的想法,願意放手讓子女走自己的路,是不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課題去省思呢?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讀後心得分享__蔡幸芳醫師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先覺出版社)讀後心得分享
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很多的細節單一來看或許沒什麼影響,但若積少成多就造成了一些人為什麼會成功,而另一些人卻失敗的原因,而這些好習慣都起源於『尊重別人』。這本書淺顯易懂,看完後在生活中提醒自己要注意這些細節。

1. 把事情需要完成的期限提前兩天:這樣可以有二天的時間做緩衝,重複複習,有時有些好構想可以加入。
2. 不喜歡的事,再多做三分鐘:在我每天的跑步中,我多了這個念頭就可以讓我多跑一些,克服心中的抗拒,更有成就感。
3. 和家人一起吃早餐:這是我目前還沒做到的,家人一早的相聚與互相分享、鼓勵,會讓每一個人帶著好心情開始美好的一天。
4. 上課、聽講坐第一排:我們的習慣越是早到的人越想選後面的位置坐,其實很可惜,既然來學習,還是讓自己坐前面的位置比較專心,才比較不浪費時間。
5. 隨身帶著筆:記下要做的事及靈感。
6. 在手機背景畫面寫上自己的目標:這樣有向外宣告的意味,而手機也是每天最常看的東西,藉此提醒自己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更容易達成自己的目標。其實在生活中的座右銘、觀想版都有此作用。
7. 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十五分鐘到達:『忙』不能做為遲到的藉口,若偶而是因意外而遲到,這也是沒辦法的,但是每次都說是因『忙』而遲到,那就跟自己的心態、習慣、時間管理有關了。
8. 先訂好玩樂的計畫:一週的生活會因有好的期待(週日要去玩)而愉快努力的度過,也更能忍受其間的不適。
9. 先大聲向別人問好:我們維持自己的熱情迎接別人。
10. 在一週內寄Email給初見面的人:向他人表達謝意,勾起別人對我們的印象。
11. 正確喊出對方的姓名和職稱: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記住,若能被別人記住名字,自己會覺得自己在別人心中很重要,當然就會很喜歡對方。利用名片記錄和對方的談話內容或情境,回家後立刻整理再一起,平日常常翻閱,有機會見面時就不會陌生了。
12. 興趣是你一輩子的同伴:我們好像都不太重視興趣,好像只有成績一項是最重要的,但在情緒不好的時候,興趣可以安撫我們的心,平常也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美好,甚至有好的靈感幫忙解決工作的難題。
13. 三秒之後再回答:以免衝動做錯回應。
14. 一邊聆聽一邊附和:這是基本的傾聽技巧,可以改善談話的技巧。
15. 別按電梯的關門鍵:減少電的浪費,也可以保持輕鬆的心情,不用急躁,不要拒絕別人進來,我們也有機會認識到他們。
16. 少吃一口飯:少吃可以長壽,減少慢性病。
17. 每天和別人共進午餐:可以認識別人、分享不同的生活面貌。
18. 吃飯不要掉落食物:從小細節就可以了解這個人的品性,粗糙浪費的行為並不好。
19. 送客要送到電梯門口:這樣讓人感到備受尊崇,感受就是不一樣,如果歡迎時很慎重,送客時很隨便,這樣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以為一場談話下來哪裡得罪你了。
20. 所有的答案都從『是』開始:對方感到被接受,而不是推卸責任,若有執行上的困難,提出來討論時對方比較能接受。
21. 五分鐘內記錄夢的日記:睡前提出疑問,夢常會告訴我們答案或創意的解決辦法,有時一醒來還記得夢境,記得趕快寫下來,不然很快就忘了。
22. 隨身帶著一本書:避免時間的浪費。
23. 每週一次,從不同的路線上下車:讓我們跳脫習慣,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24. 電腦關機再下班:不只節約用電、愛環保,還能在心態上有結束與開始的不同,結束前桌面、文件、心態的整理。
25. 裝做不知道:常常就能避免彼此的衝突。
26. 壞消息別用電子郵件告知:最好是面對面溝通,其次是電話中溝通,因為溝通不只是用言詞,還有非語言的肢體動作是聽不到的。
27. 讚美不在場的人:除了不要批評不在場的人,若能讚美不在場的人,很快的對方就會知道,而且認為你是說真心話的。
28. 向自己道謝:讚美自己的優點與肯定自己的努力。

過去自己沒能想到的,其實別人都已經在做了的好習慣,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點了。

「最後期末考:一個外科醫師對生死課題的沉思」__鄭喬方護士/蔡幸芳醫師

最後期末考:一個外科醫師對生死課題的沉思(大塊文化出版社)
讀後心得分享
春暉精神科診所
鄭喬方護士/蔡幸芳醫師

    我們知道一位醫師的訓練是要非常多年的養成,不管是學業上還是心靈上的訓練等,都讓我充滿了好奇。
    作者陳葆琳在美國出生成長,但他的父母都來自於台灣。所以書中偶爾會透露出的台灣味都讓我倍感親切。在字裡行間都會覺得作者是一位對醫生這行業非常有熱情的,而且很有想法。裡面很常提到醫生重視的應該是病人而不是病例,所以應該要考慮到病患的感受。在序裡面有一句話許多人重視的並不在於活了多長,而是死而無憾,這句話讓我深感認同進而產生出要繼續把這本書讀完的想法。
    其中有一篇寫到關於需要肝臟移植的兒童,在好不容易得到換肝消息也趕去醫院成功取得肝臟,當她要離開時看到捐贈者的臉孔,小男孩赤裸的躺在那,身上還有長長的切口以及她所留下的黑色縫線,她認不住想像當小男孩發生意外時,父母親的哀痛,有一剎那,她想把器官放回去,搖晃已死僵硬的屍體直到她恢復意識。這樣因為一個人生命的中斷而讓另一個人的生命得以延續,心情真的是百感交集。
    當然裡面最常提到的就是死亡,不管是癌末或臨終病患,家屬是因為捨不得,而醫生則是想逃避死亡、或是想避免法律責任,所以放手的時機是很難決定的,有時候都會想那到底是在拯救病患還是讓病患受更多的苦。
    最後她體會到,醫生治療的不只是疾病,還要關懷病人的心理層面,還有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家屬。我覺得有時候不只是病患生病,到最後連整個家都生病了,所以有時候關心家屬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是長期照護推出的喘息服務,就是為了那些照顧長期生病家人的照顧者的福利。當這些方面都有兼顧到了相信整個醫療品質、氣氛都會相對提高不少。有時候醫生的關心和關懷,這些生病的人以及家屬都會記在心裡,裡面提到一句讓我很認同的話「如果你們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話,便能成為好醫生」,我想這句話不僅僅是醫生,我們這些護理人員都要放在心裡。

「愛與性的奇蹟課程」讀後心得分享__林昭伶藥師 / 蔡幸芳醫師

『愛與性的奇蹟課程』讀後心得分享
春暉精神科診所
林昭伶藥師 / 蔡幸芳醫師

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大家或多或少都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所以在工作之餘,都必須尋找釋壓的方式。
有的人會做SPA、會游泳、會爬山、唱KTV等等很多的方式,找自己喜歡的事做,讓自己愉悅、心情變好、感覺快樂,不管是去購物,還是去改變一個髮型讓自己變得更美麗都可以,這就是愛自己。

為什麼要愛自己呢?
因為自己先得到滿足的同時,才有足夠的能量去愛身邊的人一直都在為別人付出,卻沒能得到回報,內心無法取得平衡點,是會有不滿、不平、埋怨或忌妒的,情緒產生,累積到一定的時候,就變成一種病。
  
看了『愛與性的奇蹟課程』,讓我有些感觸和省思,尤其是對於“愛”這部分。書中她談到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珍惜自己、傷害自己的人,甚至自己並不自覺。這樣的人付出的愛,往往充滿了壓力,一個愛得太多的人,到後來卻用愛將身邊的人越推越遠,為什麼呢?
因為都是用自己認為對的愛來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愛,
她說那不是愛,只是對愛上了癮。這又是怎麼了?
有些人被忽視、被背叛,卻還執迷不悟的愛一個人,以吃苦為樂,問題在哪裡呢?
這就是不愛自己的人,內心有很深的空洞,需要被填滿却往往又吸引另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兩個不愛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真正的愛人。
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給的愛往往帶著自己對對方的期許和期待,剛開始相戀的時候,體內荷爾蒙的變化、相互的吸引力,等到神祕感都消失後,剩下的就是以愛為名的糾正和指責。

作者藉由奇蹟課程找到內心脆弱的一面,她說小孩時期內心受傷的人總有理由認為這個世界對我不友善、是危險的,必須先保護自己、防衛自己,所以就有足夠的理由去攻擊別人、傷害別人,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都沒有察覺。

那麼要如何改變自己呢?
藉由寬恕傷害自己的人,來化解內心深處潛意識裡的罪惡感,進而真正的原諒自己、接納自己,也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批評也不批判自己與他人。
如果我們一直放不下過去,未來一定會與過去一樣,所以洗去潛意識裡的印記,釋放過去的情緒與感覺,讓過去真正的過去,好好的活出每個當下,迎接美好的明天,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她說「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改變我能改變的事,給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差別」。
若我們還沒能完全的分辨,只要在當下時空已盡了力,其餘的就交給上天來安排。畢竟智慧還需要歲月的累積。人生本來就充滿矛盾,在矛盾當中抉擇,抉擇決定命運,命運即是人生。
書中還教我們如何當女人,當女人要學會接受對方的體貼與照顧,而不是凡事搶著做。做女人該做的事,不要拒絕和剝奪給男人成長的機會與空間,把體貼和照顧變成是習慣與責任,並不時地給他回應和誇獎。

我常常在老公體貼時給予讚美,他就會以此為樂,臉上馬上展現出笑容,被肯定就會有動力做得更好。
身為東方人的我們是較含蓄的,常常不容易把愛說出來,愛是需要對等,學習勇敢的說出來,讓對方也感受到。當然也不要忘了,在這個多變的年代,多給自己成長的機會,不斷的學習,接收新的資訊,學習新的事物,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做一個經濟獨立、愛自己的快樂女人。

《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同中有異,最大差異在IQ較高 (2011-05-21)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更新日期:2011/05/21 00:07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亞斯伯格症候群主要表現在與人相處上,例如非常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或滔滔不絕訴說自己想說的事情,但無法察覺出這樣的行為是否適當,以及無法理解他人肢體語言下的隱性含意。因此,雖然病患的語言的操作能力沒問題,但卻會出現與人溝通上的障礙。
另外,亞斯伯格症患者在與人溝通上喜用單調且平順的聲音說話,而不善於控制音調或音量。大多數的談話內容可能集中在他們喜愛的主題,而且千篇一律地一再談論相同的話題。另外,情緒上的成熟度較一般能力低三分之二左右;平時,很常重覆特定的行為,例如不斷的拍手或重複同樣的動作。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動作或運動上,很多亞斯柏格症兒童都會合併有大動作或肌腱動作協調困難的問題。且他們對於真實與虛擬世界的差異很難分辨,一般人看完電影後,能理解電影和真實的差異。亞斯伯格患者卻會信以為真,無法分辨其真假。
雖然,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常以自我為中心,難以了解他人想法與情緒,這些挫折感會造成他們在情緒上容易生氣、焦慮。但其智力多不會出現問題,甚至有些高於同儕,具備特殊的專長。
現代研究發現亞斯伯格症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六至七,男生罹患率較高,為女性的十倍。李醫師指出,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極為相似,卻又有差異。主要差異在亞斯伯格症的患者的語文IQ及整體IQ較高功能自閉症病童高。另有很多亞斯柏格症兒童都會合併有大動作或肌腱動作協調困難的問題,所以動作表現上較自閉症者不流暢。
「十歲的陳小弟弟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在幼稚園裡總顯得與眾不同,注意力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做事我行我素。」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這類患者往往在團體生活中有明顯不適應情況,行為特別突出,但是對於特定有興趣領域,又顯得可以十分專注,往往需要家長耐心陪伴、指導。
羅明宇醫師表示,這名小男孩從會說話不久就認識了很多中文字,但到現在十以內的加減法卻不會算;他三次上幼稚園都因為「太淘氣」被退回,但學英語時卻很投入,能將一整冊英語書背下來。後來,陳小弟弟在幼稚園裡總顯得與眾不同:他的行為比較幼稚,與其年齡很不相符;注意力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做事我行我素,對老師和家長的指令往往置若罔聞,有時甚至會在上課的時候走出教室;平時情緒容易波動,有時難以控制,而且非常不善於和小朋友交流,經常和同學吵架、打架。家長感覺到孩子不大對勁,帶他看了醫生,醫生說是過動症。但是家長和老師始終覺得孩子的問題遠不止過動。
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陳小弟弟其實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時候,他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幾乎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見人就講宇宙的誕生、恐龍的進化,儼然一個小專家。他的記憶力超強,尤其是機械記憶力,三歲就認得幾百、上千個字,看過的書都能記住,但卻常常不記得自己的文具放在哪裡。他常常與小朋友發生衝突,但內心卻是願意交流和溝通的,只是缺乏交流技巧,不懂遊戲規則。
陳小弟弟從小語言發育正常,說的話卻幾乎全是敘述性或單向的語言,毫無互動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說到自己喜歡的話題時,他滔滔不絕,卻不管別人愛不愛聽,像演「獨角戲」一樣。
此外,他的課堂紀律很差,上課隨處跑動。整體來說,給人的感覺呈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注意力分散,情緒波動十分明顯。

《亞斯伯格症》陰不足陽有餘 致肝氣鬱結成疾 (2011-05-21)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更新日期:2011/05/21 00:07
中醫調理亞斯伯格症用藥,可從改善「肝氣鬱結」情緒障礙著手。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亞斯伯格症兒童的主要病理是陰不足而陽有餘。因此,在治療此症時,中醫強調以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為依據,著重調整患者全身的陰陽失衡狀態和臟腑功能。中醫治療上,主要多以滋陰潛陽、清心安神為主。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亞斯伯格症兒童的臨床表現類似於中醫健忘、不寐和肝熱等病證。中醫辨證有「虛、實」兩種,包括多動症狀加消瘦、面色少華、動作靈活、思維較慢、記憶力差等屬「虛症」;而痰多、吃的少、脈滑、舌苔黃為痰熱,屬「實症」。治療宜以滋腎益腦為主,可用如熟地、澤瀉、茯苓、知母、黃柏、龍膽草、青黛、蓮子心等隨症加減。嚴重多動可加龜板,記憶力差加遠志、龍骨、牡蠣、浮小麥、柏子仁。睡眠易驚或肢體擾動加鉤藤。中藥知柏八味丸、六味地黃丸也可作為西醫輔助治療。
羅明宇醫師表示,詳細辨證證型診治,包括可分「肝腎陰虧型」,症狀可見神志渙散,多動多語,睡眠少易醒,五心煩熱,動作粗鈍、笨拙,唇舌乾紅,脈細數。治療宜滋腎柔肝、益陰潛陽,可用知柏地黃湯、左歸丸等加減調理。
「心肝火盛型」症狀可見易怒好動,不停說話,行為衝動,口渴喜飲,排便乾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療宜涼肝瀉火,清心安神,藥方可用龍膽瀉肝湯、導赤散等加減。若屬「心脾兩虛型」,症狀可見身體虛弱,面色少華,善忘而精神不專心,精力不支,易驚易倦,舌質淡苔少,脈細弱。治療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藥方可用養心湯、歸脾湯等加減。
「痰熱內擾型」症狀可見躁動不寧,反覆無常,頭昏胸悶,食慾不振,喉間痰鳴,小便黃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療宜清熱化痰,安神定志,可選用黃連溫膽湯、梔子豉湯等加減。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亞斯柏格症在中醫的看法是肝氣鬱結、腎精不足等問題;中醫強調肝主疏泄,肝氣不能條達,就會引起情緒上的問題,如憂鬱、躁鬱、脾氣暴躁、失眠等。而腎主腦,對於小兒發展遲緩或是動作遲鈍等,都歸類在「腎精不足」的證型裡面,治療主要需從這兩方向著手。
李明哲醫師表示,針對「肝氣鬱結」者,主要表現可見到小朋友情緒不穩,可能過度暴躁可能過度不理人,時常哭鬧,半夜常做惡夢或是說夢話,可以用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小柴胡湯等疏肝理氣藥方來調整。「腎精不足」者,主要可見到小朋友的學習障礙、運動障礙、記憶力不佳等,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或左右歸丸等調理。
中醫師李思儀則表示,中醫對於亞斯伯格症治療上,可以幫助患者因挫折而引發的憂慮或焦慮,透過中藥加強安定心神與疏肝解鬱,如逍遙散加上茯神、合歡皮等。

《亞斯伯格症》屬情緒障礙 患兒保有語言、認知發展力 (台灣新生報 2011-05-21)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更新日期:2011/05/21 00:07
前言:
「亞斯伯格症」屬於兒童情緒障礙的一種症狀,分類屬「泛自閉症障礙」;重要特徵是出現人際關係溝通障礙致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覆特定行為,但相較於自閉症障礙兒童,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又因為患兒多動行為嚴重、注意力十分分散,也常被誤認為是過動症;家長如果未注意,可能讓孩子的問題愈來愈越嚴重,脾氣愈加暴躁,出現嚴重的情緒障礙。
亞斯伯格症兒童可見情緒障礙的異常。中醫師表示,亞斯伯格症候群是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其特徵最主要是人際關係溝通上的障礙。但與自閉、過動症有所差異。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及重覆特定行為,但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亞斯伯格症分類屬「泛自閉症障礙」的一種。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覆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自閉症障礙兒童,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研究顯示,亞斯伯格症是一種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屬於孤獨症情感障礙疾病之一,約每五百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此症起源於德國精神科醫生亞斯伯格(Asperger)於一九四四年發現並加以命名。
羅明宇醫師表示,亞斯伯格症兒童性格孤僻,不會與別人交往,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部分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兒童呈現在某一專業學科方面具有超常能力。自閉症兒童多伴有語言障礙,往往缺乏正確表達述求的方法,而亞斯伯格症兒童基本沒有語言障礙。提起此症,家長們往往十分陌生,因為其多動行為嚴重、注意力十分分散,常常被誤認為是過動症。另外,也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學習障礙等併發的時候。亞斯伯格症患者經常出現肢體互動障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這類孩子的社交障礙主要表現在不能識別細微的社交線索、不懂得猜測別人的心思以及笨拙的社交技能。他們渴望交往,卻不懂得如何交往。
如果家長和老師缺乏對該病的瞭解,採用簡單粗糙的教育方法,則容易產生各種嚴重併發症,如嚴重情緒障礙(憂鬱、狂躁、焦慮、強迫等)、學習障礙、精神分裂症甚至反社會行為。亞斯伯格症孩子可能外表看上去與普通兒童並無兩樣,因此他們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可以進入學校正常學習,同時也使他們本身存在的是問題沒有得到早期的關注和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社交、行為要求的提高,問題則逐漸顯露。
醫師羅明宇表示,近年來對於亞斯伯格症的治療,有感覺統合訓練法、西藥治療、中藥治療、中醫人體經絡穴位理療等。像是人體經絡穴位按摩治療亞斯伯格症。針灸在治療亞斯伯格症兒童,在有關「癡呆」、「健忘」、「五遲」等病症中也都有相關記錄。
中醫認為,此症是由心腎肝脾不足、髓海不充或痰、瘀痹阻清竅所致。臨床特徵可用「神」、「志」、「情」、「性」四個字加以概括。「神」即其神遊無主、飛揚不定,思緒不專、多動不安;「志」即其志無根,意志不堅。「情」即情緒反覆無常、忽喜忽怒、變化突然;「性」即其性格急燥、任性衝動、與群不合。
這種五志失調現象、與心脾肝腎的臟氣不足,相互失去協調有密切關係。因為心藏神,若心血不足則心神不寧,多動不安;肝為剛臟、肝藏魂,其志為怒,若肝陰不足、陽亢有餘,則衝動任性,為所欲為;脾主思憂,脾氣失養則情緒不穩;腎主骨生髓,通於腦,空虛。五臟氣若皆虛,應配合平肝寧神、益腎建脾、醒腦開竅。配合以「五臟診治」法則,使臨床辨證更較全面。

《亞斯伯格症》穴位療法結合心理指導 可見明顯成效 (台灣新生報 2011-05-21)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更新日期:2011/05/21 00:07
亞斯伯格症可配合穴道治療。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穴道治療可輔助心理治療。所採用的治療方案主要有經絡穴位按摩、針灸等。在個別辨證的基礎上,擬定適當的穴位配方,結合豐富的按摩手法,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的穴位按摩治療。醫師強調,亞斯伯格症兒童的治療需要藥物,及正確的心理指導相結合才易見效。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此症針灸治療多取心經、心包的俞穴,以心的背俞穴為主。取穴包括腦三針、顳三針、手指針、足智針等。可再取百會穴、後取四神聰,並於四神聰的旁開四十五度角各取一穴,使針刺範圍對腦部的投影區放大、放寬;加強兒童專注力及學習能力,在針刺後,患童注意力可較之前佳。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灸治療,可以針對小兒頭部來進行針灸,改善腦部循環,刺激腦部發育的作用,也有行為制約的作用。常用頭皮針包括運動區、精神情感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等區域。體針治療部分,可以選用包括印堂、四神聰、神門、內關、足三里、陽陵泉等穴。耳穴部分,可以取心、皮質下、腦點、神門、肝、內分泌等對應穴進行調理。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可以透過針灸百會、印堂、神門,改善其情緒上的障礙。平時也可在家多按摩腳大拇趾與食趾處的太衝穴(在大拇指與十指交叉處往上三根橫趾的距離),以圓頭的原子筆按壓此處,會覺得微酸脹感即是。每次可按壓五到十分鐘,能幫助穩定心情、幫助心情放鬆,對於焦慮和憂鬱情緒能有改善的效果。
李明哲表示,中醫在亞斯伯格症是一個屬於輔助療法的角色,可以先選用針灸治療,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重點還是要家長、老師以及周邊的人做出正確且正向的教導才能讓孩童有所成長及進步,切勿一味的對患者發脾氣,以免產生不良影響。他強調,及早診斷及早接受行為療法,才有助於孩童未來的發展。
另外,羅醫師表示,亞斯伯格症兒童飲食需注意包括,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鮮、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發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陰虛的患者;出現舌紅、脈洪大,盜汗、排便乾、血尿等症;但陽虛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脈沉,身寒肢冷、便稀、則可吃熱性食物。
另外,宜吃新鮮蔬菜和適量水果,適當飲水;忌吃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別是陰虛內熱如舌紫、脈滯,胸悶、腹脹等有瘀症的亞斯伯格症兒童。

「自閉症」是什麽?(轉載自奇摩!)

「自閉症」是什麽?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症,通常90%的自閉症兒童在三歲前出現明顯的障礙。自閉症常伴隨有智障、癲癇、過度活躍、退縮及鬧情緒等問題。患有自閉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大障礙:人際關係障礙、語言表達障礙及行為障礙。
自閉症為先天性的疾病,並無法像一般疾病藉由開刀、服藥、補充營養而完全治癒,只能藉由療育矯治來減輕障礙的程度,自閉症患者在男、女比例約為51
最早由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肯納(Kanner)1943年所發表,故又稱為「肯納症」。
自閉症兒童因為溝通能力與社會互動能力的缺陷,致使他們適應獨立社會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包括他們的學業學習、人際關係、同儕互動、社區參與、休閒娛樂、職業生涯發展等,對自閉兒與其家庭都造成巨大的困難。
雖然他們口語表達與動作反應比較遲緩,你只要和他們相處或接觸過,定會被他們的純真與可愛所融化,他們就像天使一般善良,他們是所謂的自閉症患者,也就是所通稱的「星星兒」。

讀者為什麽要關心「自閉症」?
根據內政部統計,到去年為止,全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的自閉症人數約有10,160人,比起前年增加10%,是所有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患者類別中,成長比例最高的族群。如果依據世界比例,平均每100人當中就有一位可能是輕度或重度自閉症患者數據推估,台灣社會角落中,可能還有無數自閉症患者沒有被診斷出,也意味仍有許多家庭沒有勇氣面對家有自閉症小孩的狀況。所以自閉症議題需要關注!自閉症患者需要讀者及網友們的關懷。

關心「自閉症」議題幫助了誰?
隨著自閉症者的年齡增長,他們所要面臨的問題以及環境壓力日益增加,而自閉症者在語言表達困難、人際關係、社交上的問題是需要關心的,若沒有相當的協助,往往會導致自閉症者原有的功能退化或是併發其他病症。多數的自閉症者在成年後都沒有適當的去處,他們的家人所付出的心力與所承受的辛苦壓力,非一般常人所能體會。或許因為無助、心疼、很多星星兒的家人都有個共同的想法,就是盼望家中的星星兒成年後,有個安全、專業的場所,能讓他們可以每天規律的生活,學習生活自理;程度好一點的,還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工作技能進入庇護工廠工作。或許這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很簡單的願望,但卻是許多星星兒家人心中的奢求與期待。

幫助「自閉症」需要什麽資源?
自閉症是一種終身的疾病,相較於國內早療資源已逐步完整的同時,惟國內的成年自閉症者的社會資源仍顯不足,尤其成年的自閉症者需要的安置與就業問題是國內相當被忽略的一環。
早期療育在三歲以前是「黃金療育期」,其功效是三歲以後的十倍。所以當孩子有發展遲緩現象時,請家長鼓起勇氣,帶著孩子及早接受,配合專業協助,不要錯過黃金療育期。

幼兒期
早療內容:1.建立學習習慣2.培養溝通能力(1)語言理解能力(2)語言表達能力3.增進人際關係4.訓練生活自理能力5.教育支持:語言治療、復健治療、感覺統和、智能提升、ABA應用行為分析。6.家庭支持:家中有自閉兒的家庭、不管在經濟上或是在家庭人力上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於是喘息服務的提供對自閉症的家庭是很重要的一項資源。

成年期
1. 就業支持(1)職業訓練為了要讓心智障礙者能夠進入就業市場行列,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所實施之訓練。(2)庇護性工場是藉由輔導員的輔導培養案主的工作意願、發展工作的技能。
2. 家庭支持:自閉兒需要家人足夠的愛及安全感和鼓勵,讓他們有勇氣繼續往前走。
3. 安置:有個安全、專業的場所或地方可安置自閉兒、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活。
目前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為了改善自閉兒的就業困境,決定排除萬難,籌設自閉兒庇護工場,希望藉此為弱勢的自閉兒尋找出路,肯納兒庇護商店的成立,可以持續的訓練自閉症孩子的各項能力,並訓練其獨立謀生的能力,在未來面對長輩親人的離去,他也能依循固定的生活模式過得很好。

一般讀者如何參與、協助「自閉兒」?
1. 當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閉症的朋友時,請不要投以異樣的眼光與歧視、嘲笑、捉弄他們,請接納、肯定他們,給予一個溫暖的微笑與關懷,對自閉症朋友都是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2. 捐款支持:大家可以透過捐款方式,來支持自閉症朋友在醫療、教育、職訓、就業、就養、設立庇護工廠、各項才藝班等方案協助自閉兒,這一切都需要大家的支援與幫助。
3. 自閉症並不罕見,卻不易被社會大眾了解,需要熱心的讀者朋友一同來關注與認識這個疾病,聯合國訂定自2008年起,將每年的42日做為「世界自閉症關懷日」,以喚醒所有的人一同注意自閉症在全球迅速蔓延。共同面對自閉兒成長過程中的就學、就醫、就業、就養等問題協助幫助他們。
4. 歡迎讀者、網友共同關心自閉症朋友的議題,讓他們生活有目的、活得有自信!


我們的聯絡方式
☆☆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
電話:04-7284865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4-7284865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傳真:04-7280213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4-7280213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地址:彰化市泰和中街145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hwaautism@kimo.com/
Facebookhttp://zh-tw.facebook.com/ck970824
捐款帳號: 1.台灣銀行彰化分行0040163, 匯款帳號(016001159102)
2.郵政劃撥 22671513 ,戶名: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
3.奇摩公益平台-本會肯納兒庇護商店募款專區,網址:http://tw.charity.yahoo.com/project_donation.html?project_id=565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懷,陪伴自閉症者一同成長、前進 !

 台灣有哪些機構提供「自閉症」相關資源?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自閉症基金會、全省各縣市的自閉症家長協會外,間接資源有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各縣市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中心、各縣市發展遲緩兒童個案管理中心、各縣市聯合兒童發展評估中心等社福團體均跟著我們一同照顧,並幫助許多自閉症及身心障礙者與他們的家庭。

(這是Yahoo!公益頻道的「做什麼公益?!」系列文章,本次「關心自閉症」議題由彰化肯納家長協會提供,其網址為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hwaautism@kimo.com/,歡迎民眾上網了解相關資訊)
如果你曾經參與過自閉症的相關公益服務或活動,抑或是你有什麼樣的心得,或是你家就有燒燙傷患者,現階段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都歡迎你在該網站留言、分享~或是分享至「Facebook」或「噗浪」等群族,讓更多人了解自閉症,順手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