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1月份家長成長課程(爸媽加油站)





持續開課中,

歡迎踴躍報名06-2373888




一件比努力更重要的事:學會玩耍探索


 下苦工前,先學會玩

 有時我和焦慮的家長談話,總感覺他們好像誤解了「恆毅力」。我告訴他們,恆毅力有一半是毅力,他們都認同地點頭。我也告訴他們,沒有人能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堅持不懈。說到這裡,點頭就停止了,變成不解地歪著頭。
「你熱愛某個東西,不表示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以虎媽自居的蔡美兒說:「如果你不努力,就無法變卓越。多數人其實不擅長他們熱愛的事物。」我完全認同她的說法。即使是培養興趣,還是需要下苦工,需要經過不斷地練習、研究與學習歷程。我想強調,雖然多數人不見得擅長自己的興趣,但比起自己喜愛的事物,更不擅長他們不愛的東西。
所以,我想告訴各年齡層的家長、準家長或非家長:努力下苦工以前,先學會玩耍。在找到熱情並準備好每天投入數小時認真精進技巧之前,孩子們會先到處摸索遊蕩,發現興趣、重複觸發興趣。
 當然,培養興趣需要時間和精力,也需要紀律和犧牲。但是在最初階段,新手不會太在乎技能的精進,他們還沒想到未來好幾年的狀況,還不知道他們的頂層目標、終極人生理念是什麼。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體驗人生的各種樂趣。
 換句話說,最頂尖的專家,一開始也都是四處摸索的新手。心理學家布隆姆的研究也得出一樣的結論。他訪問120 位在運動、藝術或科學領域全球頂尖的專家,以及他們的父母、教練和老師,發現技能的培育有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各持續數年,而興趣的發掘和培育是發生在布隆姆所謂的「早期」。
 早期的鼓勵非常重要,因為初學者還在考慮他們要投入,還是退出。布隆姆和他的團隊發現,這個階段最好的指導老師通常比較親切溫暖、願意給初學者很大的支持。「這些老師最大的特質,或許是他們讓初學者覺得學習非常愉快,很有成就感。對領域一開始的認識大多是從好玩的活動開始,這個階段剛開始的學習就很像在玩遊戲。」
 早期的自主性也很重要。追蹤學習者的長期研究證實,太強勢的父母和老師會削弱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家長讓孩子自己選擇興趣,孩子比較可能把興趣培養成熱情。
 一九五年我父親還在上海時,他的父親幫他指選了職業生涯,他從未猶豫過,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應該很難完全接受別人決定的興趣。運動心理學家尚.科泰發現,縮短或省略這個輕鬆、好玩的發現及培育興趣階段,結果並不好。
 在他的研究中,像蓋恩斯那樣的專業運動員,小時候嘗試過多種不同的運動後才選定一個項目深度訓練,長期而言,表現通常出色很多。這種初期廣泛接觸多元運動的經驗,可以幫助年輕運動員思考哪種運動比較適合自己。
 多方嘗試也是「交叉訓練」肌肉和技能的機會,對之後較專精的訓練是有幫助的。跳過這個階段的運動員,即使通常在比賽中會比還沒鎖定單一運動的對手享有初期優勢,但科泰發現,長期來說,他們比較可能受傷或是熱情耗盡。
 我在這要說的是,專家和初學者有不同的動機需求。剛開始投入某種活動時,我們需要鼓勵以及隨意探索的自由,需要有小小的成果,需要掌聲。沒錯,我們可以應付一點批評及指正;沒錯,我們需要練習,但是不需要太早練習,也不需要太大量練習。揠苗助長只會扼殺才剛萌發的興趣。興趣一旦削弱或消失,就很難再找回來了。

轉載自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913

編按: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演說引爆千萬人關注,如今她首度出版《恆毅力》一書,以科學實證說明人生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或天賦,同時完整分享如何培養、強化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黃瑽寧:別管功課了,孩子睡滿八小時了嗎


作者: 小兒感染科 黃瑽 (親子天下雜誌86)



眾多青少年情緒問題的元凶,竟是「睡眠不足」,補眠也補不回來。你的孩子有充足睡眠嗎?


我的母親從很久以前,就有先見之明,她認為:只有睡得飽,身體才會健康;有了身體健康,成績才會好。
為了堅持此教養圭臬,從小學到高中,我被母親強迫規定,必須準時上床睡覺。每到了就寢時間,她不只是口頭碎碎唸而已,而是「啪」的一聲,把房間所有的電燈都關掉,站在門口等我躺下。如果場景搬到現代,她肯定再加上拔電腦插頭,以及沒收手機,而且不管我怎麼抗議都沒用。哪怕明天是期中考、期末考、模擬考,甚至是聯考,母親始終如一,不厭其煩,每天緊迫盯人,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兒子睡眠充足。一直到我考上大學之後,她才終於放下女舍監的角色,只剩下口頭勸戒,但就沒有再強迫我早睡了。
沒睡飽,當心影響大腦發展
每對父母都知道,睡眠充足對孩子的身體各種發展,都非常的重要。睡眠影響身高,影響心智發展,影響健康,尤其在兒童與青少年時期,沒睡飽等於是大腦的慢性毒藥,一點一滴的侵蝕著還未成熟的心靈。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建議,六到十三歲的小學生,每天需要九至十一小時的睡眠十四到十七歲的中學生,每天需要八至十小時的睡眠
各位現在家中有學齡兒童的家長們自己算算看,你的孩子有睡到這些時數嗎?
根據我在門診的經驗,以及網路上一些非正式的調查,顯示台灣有將近六成的青少年,夜間睡不到上述的時數。每次我建議家長讓孩子睡多一點,大家都搖搖頭說「做不到」,接著開始抱怨孩子補習回家都已經十點,動作再快也是十一點上床,早上六點多又要起床,根本湊不到八小時云云。
聽到這種說詞,只好換成我搖頭嘆息。唉,孩子晚上睡眠不足,白天上課當然都在放空啊;上課沒聽懂,只好晚上去補習;晚上去補習,回家時間就更晚了;回家時間太晚導致睡眠不足,白天學習力又變更差。這是一種不歸路的惡性循環,難道沒有人看出來嗎?難怪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二○一六青少年睡眠大調查顯示,夜間睡眠總時數低於七小時以下的青少年,其學業成績平均來說,總是落後的那一群。
睡不夠問題多,別想補回來
那週末補眠,會有幫助嗎?很多青少年週間睡眠不足,到了週末,先是玩得比平常晚睡,然後就呼呼大睡,補眠到隔天中午才起床。有些人也許以為這樣可以抵消平常日睡眠不足的傷害,然而根據上個月在《兒科醫學雜誌》(J Pediatr.)有一份美國青少年的睡眠型態調查,發現青少年這種「週末補眠」的生活型態,依然會造成情緒的不良影響。
研究的結論顯示:晚睡而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會增加將近五成的機率罹患精神官能失調、成癮問題、行為異常、以及精神疾患;他們也容易染上抽菸的壞習慣,而且不注重自己的健康。但是,青少年只要每天睡滿八小時,並且十點之前躺下,幾乎就不會罹患上述的所有疾病,並且降低四成的自殺意念。
如果平常日睡不夠,選擇週末補眠兩小時,研究顯示,仍然無法抵消上述的大腦傷害。補了眠之後,自殺意念依然增加七五%,精神疾患比率也增加了四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這份一萬多青少年的睡眠報告,其實印證在台灣的現況,嚴重度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睡眠是需要一個規律的週期,如果平常日的睡眠缺乏,想要在週末補回來,其實是不可能的。因此,先求孩子每天睡足八小時開始,時間到了就把書房電燈「斷水斷電」,讓孩子藉由充足的休息,漸漸把大腦的功能恢復。雖然功課寫不完,或者要冒著成績暫時滑落的風險,但等到大腦變聰明,情緒變穩定了,青少年開始擁有自主學習的意願,這對他才是一輩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