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10個好禮貌,怎麼教?(2011-05親子天下雜誌 23期)


2011-05親子天下雜誌23/作者:張瀞文,李佩芬

大人講話,孩子愛理不理;說話時不看人家眼睛;上課學生暴粗口、開黃腔…… 孩子或學生的「無禮」行徑,背後究竟透露什麼訊息?如何引導孩子以禮待人?

一、 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二、 講話不直視對方

三、 接電話沒禮貌,或打擾別人講電話……(全文未完)

照片分享:2012.07.23-27 台東之旅


2012.07.24 台東美麗的海岸線


2012.07.25 台東親水公園寧靜的湖面


2012.07.26 鹿野高台看熱氣球


2012.07.26 鹿野高台看熱氣球音樂會-1


2012.07.26 鹿野高台看熱氣球音樂會-2



2012.07.26 鹿野高台看飛行傘


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有哪些?

此次我特別挪出時間陪伴孩子一同看到台灣的美,
我上次到台東是十五年前大學時代與同學騎著摩托車同遊,
而上上次到台東已是三十年前與父母同遊的孩提時期,
此次的我真的感受到體力衰退的痕跡。

人生又有幾個四十年呢?

放下工作,也要能好好生活! 
           幸芳

春暉演講


【演講內容】
【電台專訪】
  • 2011.09.22 漢聲電台專訪蔡幸芳醫師 Part01Part02
  • 2011.09.15 漢聲電台專訪蔡幸芳醫師─「如何紓解壓力、實際演練」(2Part01Part02
  • 2011.09.08 漢聲電台專訪蔡幸芳醫師─「如何紓解壓力」(3Part01Part02Part03


【衛教短片】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白目」真是病?青少年不懂察言觀色 是因情緒失調 (NOWnews 2012-07-29 奇摩新聞提供)

「白目」真是病?青少年不懂察言觀色 是因情緒失調
NOWnews 2012729日 上午11:4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些青少年在與人說話時常不懂察言觀色,或是在該說話時發呆,不該說話時卻不斷說話,對方臉色大變卻仍不懂得收手,因此得罪別人使自己人際關係受創。這樣的人常被罵「白目」,這個狀況可能是因「破壞性情緒失調」導致。

日前三軍總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葉啟斌發表論文說明,「破壞性情緒失調」或「嚴重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感到受不公平待遇,就易產生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行為。

葉啟斌指出,所謂的白目可能就是破壞性情緒失調症狀。患者因腦部血流量低,使得專責觀察自己與別人的情緒大腦杏仁核、前額葉等活性不佳,使自己不會察言觀色,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方生氣了也不易察覺,影響人際發展關係。

葉啟斌表示,714歲是患者易出現衝動行為的年齡,同時是黃金教育期。如果沒有在這段時間做矯正,養成衝動行為的習慣後,要治療相當費時。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如小孩的要求總是容易被滿足,如小孩要買玩具時,父母二話不說立刻買給他,即有可能造成破壞性情緒失調。父母應適時拒絕小孩要求。(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7%99%BD%E7%9B%AE-%E7%9C%9F%E6%98%AF%E7%97%85-%E9%9D%92%E5%B0%91%E5%B9%B4%E4%B8%8D%E6%87%82%E5%AF%9F%E8%A8%80%E8%A7%80%E8%89%B2-%E6%98%AF%E5%9B%A0%E6%83%85%E7%B7%92%E5%A4%B1%E8%AA%BF-034837691.html)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呼肥胖一次搞定 (中時電子報2012-07-27 奇摩新聞提供)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呼肥胖一次搞定
作者: 台北訊 | 中時電子報 201272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台北訊】
永遠的「包青天」金超群,半年前被誤傳死訊,日前出席「海峽兩岸表演藝術論壇」,特別澄清自己還活得好好的。61歲的金超群,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年,睡覺時都必需配戴呼吸器,十分困擾。不僅如此,體重還曾飆至116公斤,不過現在他靠著每天走路運動,體重維持在99公斤,健康情況算是老當益「壯」。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指出,有肥胖問題的人,由於口腔組織肥厚鬆垮,氣道狹窄導致出現打呼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和三高,民眾應更重視此病症並多加防範。
前長庚大學耳鼻喉科教授暨英田耳鼻喉科診所院長蘇志英醫師表示,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睡眠狀態,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有效消除疲勞與減低生活壓力,同時讓身體各項生理機制正常運轉,維持健康狀態。會打呼的人因為狹窄的口咽腔和氣道無法在睡眠過程中導入足夠氧氣,也無法徹底排出二氧化碳,身體在缺氧下無法燃燒掉多餘的脂肪,導致脂肪囤積和肥胖症纏身。由於口咽腔軟組織(包括懸壅垂、軟顎、舌根部)會隨著體重增加而變得肥厚鬆垮,造成氣道更形狹窄,睡眠時血中含氧量驟降的惡性循環。因此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一旦胖起來,身材往往就「回不去了」。
經過多年臨床觀察與治療經驗發現,90%以上「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都有體重過重和肥胖的問題。因此被肥胖症困擾的人,應先請醫師評估有無睡眠障礙或呼吸中止症的問題。蘇志英醫師提到,曾收治一位患者,長年在大陸經商,因工作的關係需要經常應酬,再加上年齡增長代謝機制減緩,體重不斷上升,經診斷後發現他患有重度「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手術治療後血液含氧量大幅提升,體脂肪代謝加速,體重就像溜滑梯般直線下降,術後一個半月就輕鬆甩掉近10公斤體重,食慾也不像以往那麼驚人。
蘇志英醫師說明,近一年來初步統計發現九成以上的打鼾病人,經過手術治療以後體重可減輕212公斤不等,平均可減少4.5公斤,更重要的是不容易復胖!主要是因為血液含氧量足以燃燒多餘的脂肪,食慾素(一種腦內激素)也因為體內二氧化碳徹底排出,血碳酸值降低而減少分泌,食慾降低加上睡得又好,自然不容易發胖。此外,白天工作時神清氣爽,真的是一舉多得的效果。
人體中有「無氧」與「有氧」兩套產生能量的系統,只有在「有氧系統」中脂肪才能夠燃燒,而在缺氧狀態下,脂肪無法順利代謝。因此,治療打鼾合併有肥胖的病例,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口咽腔擴大手術,步驟包括:懸壅垂-軟顎成形術(提拉)和無線射頻舌根部縮減術。術後體內血液含氧量就可以大幅提升,血碳酸值明顯下降,身體囤積的脂肪可以順利氧化燃燒掉,食慾也不再旺盛。成功的手術可將「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症」和「三高」一次搞定,可謂一舉數得。(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E6%B2%BB%E7%99%82%E7%9D%A1%E7%9C%A0%E5%91%BC%E5%90%B8%E4%B8%AD%E6%AD%A2%E7%97%87-%E6%89%93%E5%91%BC%E8%82%A5%E8%83%96-%E6%AC%A1%E6%90%9E%E5%AE%9A-213000721.html)

過動兒長大了 6成難擺脫 (自由時報2012-07-28 奇摩新聞提供)

過動兒長大了 6成難擺脫
自由時報  2012728日 上午4:37

〔自由時報記者郭顏慧/新北報導〕「做事丟三落四、不負責任、人際關係差」,如果有這樣的困擾,說不定可能是「成年過動兒」!根據統計,台灣每十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長大後有六人仍然會出現這些症狀,造成生活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可藉由心理或藥物治療幫助改善問題。

一名擁有碩士學歷的卅歲年輕男性,做事經常拖拖拉拉、常被主管叨念而頻頻換工作,連交女朋友也總是交往不久就分手;直到失業一年因感覺憂鬱求助精神科,才發現自己不是「草莓族」,而是罹患「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惠綾說,一般有類似前述碩士個案狀況的年輕人,經常被稱為「草莓族」,其實包括有困難找工作及維持工作、不能專心、缺乏組織能力等,都是「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症狀。過去多認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兒童疾病,會隨年齡增長消失,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過動兒長大後仍有一半以上症狀會持續,每十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長大後仍有六人會出現症狀,造成生活困擾。

可用藥物改善

江惠綾說,成人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導因於長期負面生活經驗和評價,容易使自己陷入焦慮、憂鬱,甚至喝酒、使用毒品的惡性循環;建議可以透過成人ADHD自填量表,來初步了解是否有相關症狀,透過心理治療、技巧訓練,或適當服用藥物,都可有效改善症狀。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暴食症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暴食症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陳秋燕護士 / 蔡幸芳醫師


暴食症是一種飲食疾病與心理疾病,大多發生於女性。暴食症患者的體重大多都在正常的範圍內,暴食症的患者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接著心理產生罪惡感,而跑去催吐或服用瀉藥,催吐完會暫時紓解心中罪惡感。但是病患隨即會感到「催吐這種行為是不好的」而產生焦慮,導致病患會再吃下大量食物來紓解焦慮。暴食症的患者對食物總是又愛又恨。暴食症的病因目前並不太清楚,可能與壓力有關。男人通常藉抽煙喝酒來紓解壓力,而女人則習慣用吃來紓解壓力。


暴食症的患者會出現:

(1)暴食,通常是在兩個小時內所吃下的食物,比平常人在同一時間內所能吃下的食物高出幾倍,而且意識到自己吃的模式是不正常的。

(2)重複的透過禁食、節食、催吐,使用通便劑、瀉藥、灌腸劑、利尿劑、藥物或過度運動,企圖要減肥。

 (3)暴食與清除行為平均每星期至少兩次,此情形持續三個月以上。

(4)恐懼自己不能控制進食的慾望。

(5)在大吃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

(6)容易伴隨焦慮、憂鬱的心情。

(7)對自我的評價過度被體型與體重影響。


如何治療:

治療暴食症不像在治療感冒一樣吃個藥就好了。它比較像是要戒菸、戒酒一樣,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與警覺。要先從改變吃東西的模式、解決生活上的壓力、改變偏差的想法……,一步步的做起。

藥物治療:暴食症患者可服用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或三環抗鬱劑等藥物來治療。血清素是在大腦製造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是調節食慾的物質。暴食症患者的血清素比一般人低。血清素是由L-tryptophan這種胺基酸製造的,因此補充L-tryptophan可以改善症狀。另一種血清素的前驅物 5-HTP 也被用來減少食慾和控制體重。

 暴食症所引起的後遺症有電解質不平衡、引起手腳抽筋、心律不整、肌肉無力、腸胃問題等,心理上的傷害是最大的。如果懷疑自己有暴食症的徵兆,請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協助。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每天黏電腦 16歲「麵龜族」中風 (聯合報2012-07-05)

每天黏電腦 16歲「麵龜族」中風
聯合新聞網 2012/07/05

 中風一般好發於上了年紀的人,事實上年輕人也可能中風。署立花蓮醫院最近收治一名16歲就中風的高一青少年,急診室主任詹德山提醒整天窩在電腦前的「麵龜族」,要特別注意。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中風一般好發於上了年紀的人,事實上年輕人也可能中風。署立花蓮醫院最近收治一名16歲就中風的高一青少年,急診室主任詹德山提醒整天窩在電腦前的「麵龜族」,要特別注意。

這名16歲年輕病患,就診時已有嘴歪眼斜、右側肢體無力、抽搐等症狀,送達花蓮醫院急診後,經過理學、神經學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梗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

詹德山說,這名高一學生只要碰到例假日,每天至少守著電腦8小時以上,幾乎不起來走動,上個月初出現不適就醫。

患者的母親說,她兒子除了吃飯時間會走出房外,一有空就躲在房間盯著電腦螢幕,大玩線上遊戲,勸也勸不聽,「沒想到,情況會這麼嚴重」,嘴歪眼斜的,嚇壞了家人。

詹德山指出,現在青少年長時間「宅」在電腦前,整個身形就像是「小麵龜」一樣,一團圓圓的,幾乎不改變姿勢,非到萬不得以也不願意起身活動筋骨,再加上嗜好高熱量飲食,長時間下來,不僅可能造成體重過重,對於成長、發育及心血管循環系統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花蓮醫院復健科醫師林瑞祥表示,原則上每天操作電腦時間不宜超過46小時,工作1小時必須休息或走動10分鐘,如果發現視野變形,視力短暫喪失,就要趕快就醫,避免惡化。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兒被疑過動 家長追打校長 (中時電子報2012-06-30)


兒被疑過動 家長追打校長



作者: 黃文博╱台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201263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文博╱台南報導】

台南市發生葉姓家長持木棍在校園內追打校長事件!經營佛具店的葉某,不滿校長李俊興問葉的小孩「有沒有吃藥」,認為將他的孩子貼上特殊疾病的標籤,昨天持木棍衝進校長室砸毀辦公設施,還在操場上追打校長,令師生看傻眼。

葉某表示,李俊興校長一直認為他的孩子有過動傾向,要看醫生吃藥,但他認為孩子問題不大,也向人本基金會做過諮詢,初步認為沒有過動問題,所以沒帶孩子就醫。

葉指稱,孩子前晚參加省躬國小舉辦的朗讀比賽後,李俊興跟孩子說,「最近表現很好,有沒有吃藥?」孩子回家後頻頻問母親,「為什麼校長要叫我吃藥?」葉某氣得打電話向校長詢問,但校長否認說過這些話,所以葉某天上午才會到學校找李俊興理論,不希望孩子被貼上過動兒的標籤。

李俊興表示,前晚學校辦朗讀比賽後,他見葉生表現很好,才加以鼓勵,並出於關懷之意,問他有沒有服藥,小孩回答說沒有,他也就沒有再繼續問下去了;沒想到葉某昨天上午八點四十分左右卻氣沖沖跑到學校,先砸破他停在外面的轎車玻璃後,又衝進校長砸毀辦公設施,未聽解釋就持木棍朝他攻擊。

李俊興說,他一邊用手抵抗一邊跑到操場,經學校其他教職員趕來制止才結束衝突,他因手部撕裂傷,到成大醫院就醫,他絕對沒有要為孩子貼標籤的意思,完全是出自於關心的問候,不料卻被家長誤解,不排除提傷害告訴。

慮病症_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慮病症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所謂慮病症是指把症狀誇大,過度擔心,認為自己有嚴重疾病,而且這種情形持續至少6個月,為自己帶來非常大的痛苦。通常是在20多歲或30多歲發生,不論男女都可能有此症狀。有時是因為朋友或家人罹病而產生,它也可能是憂鬱症或廣泛性焦慮症的繼發性疾病。 

治療:

1.藥物

(1)抗焦慮劑:以降低其不安、緊張,以利心理治療的進行。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而降低其慮病的程度。

(2)抗憂鬱劑:對於減輕症狀或改善合併出現的憂鬱症狀皆有效果。


2.心理治療

(1)支持性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在慮病症的整體醫療中居於核心地位,治療者與患者充分討論身體狀況和疑慮,安排基本需要的檢查,說明檢查的目的及檢查結果所顯示的意義,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性的檢查,同時也對不檢查的理由充分的加以解說。

(2)若病患是因明顯壓力事件而誘發急性發病,並具備病程短、教育程度較高、沒有人格違常等條件,則不需要深度的分析式心理治療。

(3)心理治療往往要配合藥物治療、家族治療或家庭重要成員的了解與合作,才能夠使治療效果達到理想。

(4)認知行為治療:藉由「肌肉放鬆法」所產生的放鬆感覺,產生與焦慮相互抑制的效果,如此一方面可將生理反應降至某種程度,一方面又可加強他對於不舒適感覺的忍受力。在認知方面,可以使用認知治療的技巧讓個體知道其實他們主要需要面對或處理的問題不是疾病 (如癌症等重病),而是他們的恐懼,因為個體將些微症狀進行誇大的歸因與不斷地檢查身體,而加強了這恐懼感的強度。

 您若能夠正視自己的恐懼,一步一步的降低自己的害怕,相信一定能擺脫慮病症的困擾。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介紹邊緣性人格疾患_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介紹邊緣性人格疾患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人格是一種個人習慣的思考行為模式,而邊緣性人格疾患是因他的思考行為模式造成令人非常困擾的一種精神疾病,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女性患者為男性的三倍,它的起因相當多,且會併發其他的精神疾病,例如:重鬱症、物質濫用、躁鬱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焦慮症、飲食障礙症等等,所以確定是否有其他共病症非常重要,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邊緣性人格疾患患者一般在下面幾個方面有非常不穩定的表現:

1. 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放棄。
2. 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特徵為變換在過度理想化及否定其價值兩極端之間。
3. 認同障礙:自體形象或自體感受持續明顯不穩定。
4. 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5. 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情感表現不穩定。
7. 長期感到空虛。
8. 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可能誘發的原因:
1. 童年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受到極大創傷者,如:身體虐待或性侵害
2. 多數病人的童年與家人分離,被忽視,雙親有衝動和憂鬱的特質

治療:
   1.藥物治療:根據生物學研究的初步假說,認為憂鬱乃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功能不良,因此給予患者抗憂鬱劑,證實對患者有效,而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短期使用),可以減少思考混亂,及對別人的誤解、憤怒和敵意有顯著改善。Clozapine能幫助患者減少自傷及自虐情形,而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可減少患者憤怒,衝動及情緒不穩,若有合併重鬱症及躁鬱症,可加上情緒穩定劑,幾乎所有精神科藥物都可派上用場,因此確定診斷非常要緊。

   2.心理治療也是不可忽略,尤其危機處置,患者通常是不願面對問題,藉機逃避,因此治療師要著重在當下的問題處理,等待危機過去,再處理個人生活上的衝突及社交關係的障礙。治療者應幫助患者培養成熟的個性,遵守紀律,學會包容與寬恕,克服幻想及逃避,這些方面要花費較多時間,目標為提升自尊,與別人和好,不再傷害自己和傷害別人,對人有愛心,學習自制,如此個性慢慢改變,治療的工作才可告一段落。

   3.周圍的親友對患者要有同理心,支持包容他,但也不可任其予取予求,總要在紀律之下,在醫師的專業指導下,才能走出人格障礙症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