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104/6/13-14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年會




104/6/13-14蔡幸芳醫師參加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年會,
感謝高淑芬理事長和所有工作人員如此用心舉辦年會,學習滿滿。


讀後心得分享(愛我,就不要控制我(心靈工坊))

愛我,就不要控制我(心靈工坊)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我們常常告訴親朋好友說,好好照顧自己,別再讓自己受苦。但是這並不容易,從小到大,依賴父母,長大工作後,是要學習照顧自己,未來有家庭後,可能也要照顧一個家庭,但是,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依賴、依存,總是一直存在著,習慣別人的存在,無法改變現況,在一些不正常的關係中,這是很可怕的,例如,家暴、毒癮。常常看到社會新聞,我們總覺得逃離就好了,為何一直上演著,每個家庭的故事,我們總是無法想像,當醫療人員所面臨到的,就是這些在新聞中上演的悲慘事件,我們能幫的有限,但是要讓自己生命強大、茁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找到一點答案,我們無法脫離人群,無法獨居生活。但也不表示,不正常的關係要持續著、放任著,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及義務過好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清楚明白「愛」,可以讓一個人成長,也可以讓一個人凋零,如果可能,適時的對自己及對別人好,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這樣,平衡一點,生活才可以不那麼有負擔,輕鬆一點過。
先解釋書中所提到的共依存症是什麼,共依存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系列的行為。我們做得很多,付出很多,直到精疲力竭,才發現自己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因為忘了怎麼照顧自己,一直在照顧別人,等到別人的不體諒、不接受、不諒解,才驚覺自己做太多卻被人嫌棄,被傷害、被否定的感覺就產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舉個例子,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一生奉獻給家庭,為了丈夫、小孩疲於奔命,更不用說現在的職業婦女,家庭事業兩頭燒,真的不容易,但是卻忘了好好照顧自己,在診間常看到當媽媽的、當老婆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也是心疼為何不好好愛惜自己,或許身為母親身為老婆的,有很多使命感,但想告訴大家,我們體力能力是有限的,承擔自己所可以承受的事情,其他的,就和另一伴好好溝通、協調吧,若不行的話,也好好的照顧自己,事情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好嗎?
書中提到,施與受的想法:
1.讓施與受平衡。
2.在單純的付出之前先自制。
3.要知道甚麼時候開始付出。
4.學會接受。
5.要知道自己的界限。
6.單純明確的付出。
7.說「不」也是愛。
8.不要害怕付出。
9.超越金錢的施與受。
10.當心別跨越界線。

共依存症的人會讓別人的行為影響他,並執著於控制他人行為。我們生活周遭都是人,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很難不會影響彼此,但是你可以選擇影響的是大是小,這也是要學習的,原生家庭影響我們甚鉅,離開原生家庭後,是周遭的人事週遭的人影響著我們,但是表現出來的模式仍是脫離不了原生家庭,如果家人對小孩的控制力很強,很難離開父母的身邊,長大後,會變成共依存症的人機率當然不小,會變成被控制者或是控制別人。如果是共依存症者,兩方彼此都是正常和諧的關係,這當然是好的,但若相反,如同家暴,施暴者與受虐者的關係,我們不樂見,但是可以推測在悲劇還沒發生前,彼此的關係一定是很緊密又衝突,這樣的共依存關係就是不正常的。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正常的共依存關係,面對這些人,或許有很多無力感,無法改變現況,但我們還是可以學些方法,得到一些力量,例如,每天花幾分鐘禱告或冥想,或是研究太極拳、瑜珈或是其他可以讓你得到力量的方法都可以,你可以學到方法後,做自己會更輕鬆,不用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因為你就是你,你有權利讓自己過得更好,好好愛自己,不要再一直為別人而活了,生活或許不是那麼平順和不如意,但找到一些方法讓自己可以大口呼吸,你不愛自己又有誰可以愛你呢?

祝福大家。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

多記好事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人際關係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個非線性關係,很多時候,一點的誤會會造成很大的人際關係惡化,付出的代價常是一輩子的遺憾,在生活中這種例子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人都很容易掉進這個泥沼中,不可自拔。
其實,只要一開始不要以負面的觀點去解釋別人的行為,就可以避免。
我想起小時候,父親每天檢查我們的日記,一方面是訓練我們作文,另一方面是藉此知道我們每天在做些什麼。有一次,我在日記上寫道「今天諸事不順」,我雖然已經去睡了,父親還是把我叫起來問:「為什麼今天諸事不順?」我回答道:「放學時沒趕上公車,等了四十五分鐘才來第二班,因為公車脫班,所以人很擁擠,我被人踩到腳,白球鞋要重刷鞋粉,明天才能通過檢查,書包帶子被擠斷,用抱著回家。」
父親問:「早上去上學時有趕上公車嗎?」我說:「有,一出巷口車就來了,到校還有十分鐘的空檔。」他又問:「今天便當有丟掉嗎?」我說:「沒有。」(早期臺灣物質缺乏,學校蒸便當常會丟掉便當,丟的人只好餓肚子)「有被老師打
嗎?」我說:「沒有。」父親就正色說:「那你為什麼說諸事不順?你總是記得不好的事,不記得好的事,你這樣會使你變得尖酸刻薄,人家不喜歡你。」
後來,我發現人果然總是記得不順的事,把順利的事當作理所當然,而人也真的是不喜歡總是怨天尤人的朋友。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肯放開心胸,先不要懷疑別人的話是有惡意,我們會發現他的話的確沒有惡意,只是表達不當,聽起來不順耳而已。英文有句話 「give the benefit of doubt」,當不確定時,先假設對方沒有惡意。如果能做到這點,人生的路會平坦許多。
「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的最高境界!
被人誤解的時候微微一笑,是一種素養;
受委屈的時候坦然一笑,是一種大度;
吃虧的時候開心一笑,是一種豁達;
無奈的時候達觀一笑,是一種境界;
危難的時候泰然一笑,是一種大氣;
被輕蔑的時候平靜一笑,是一種自信。
「我們不一定會因為賺很多的錢而富有,但我們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讀後心得分享

不抱怨的關係(時報出版)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在這殘酷的社會裡,不抱怨實在是很困難,太多不公平的事充斥在這世界上,但靜下來仔細想想,就是因為人生不會總是如自己的意活著,所以才有這麼多的挑戰值得我們去學習,看看這本書,可以學到不一樣的觀點,我們不會馬上停止抱怨,但你可以讓自己的抱怨或憤怒的心減少一點,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可以試著將事情處理的完美一點,也是一種挑戰,看這世界也會更美更開心的一點,這不過就是人生嘛!!
    分享書中的好句子,如下:
* 要擁有不抱怨的關係,重點不在學會做什麼事,而是學會當什麼樣的人
* 想用負面、抱怨的話語(你老是這樣)來滿足需求,往往不會有什麼改變。要是能以正面的方式來說(我希望能這樣),比較可能解決問題。
* 開口要求可以讓我們想要的結果有成真的可能;而抱怨則認定我們的受害感覺,問題也永遠無法解決。
* 願意傾聽對方的需求,你的需求也更可能得到滿足。
* 把「不要這麼做」改成「請你那麼做」。你會發現,這樣更能讓你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且雙方的壓力都會比較小。
* 你不可能靠抱怨來改變情況,你要有所改變,才能改善關係,而且你必須願意當那個最先改變的人
* 所以你與他人的關係,探究到最後,其實都反映了你跟自己的關係。你跟別人相處的能力,反映了你跟自己相處的能力。要建立不抱怨的關係,你必須為你所有的關係負起責任。
* 人際關係裡的問題可能很難纏、很嚴重,甚至很可怕。但問題出現,是為了得到修復,而且是用愛來修復
我們常常在當下習慣用「情緒」處理事情,現在試著放慢速度,試試用「理性」處理事情,或許,你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只有不完美的人會抱怨不完美的事。人越完美,對於其他人的缺點,就會越溫和、越包容(佛朗索瓦.費奈隆說的)
以上,與大家共勉之。


讀後心得分享

死亡如此靠近(寶瓶文化出版)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陳秋燕護士/蔡幸芳醫師

這本書我分成好幾次才把它看完,每一次都是邊看邊掉淚,也許是書中提到的小故事,總讓我有深深的感觸。
這本書的作者是位安寧病房的社工師,安寧病房的目的是“尊重病患,減輕病患的痛苦,照顧他們,讓病患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及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並非外面所說的,只是一個等死的地方。安寧療護重視生命,它的存在就是不希望末期病人因為痛苦和需求無人照顧和關心,而走向自我了結之途,也不希望生命走到最後,受盡折磨。
因作者是位社工師,她必須靠近病患,了解病患,陪伴家屬,所以可以深刻感受到病人真實的痛苦與不舒服,需要有人呵護、陪伴與愛的關懷。而家屬需要的不是有人幫他們出意見(因為周遭的意見從來沒有少過)他們需要的是傾聽、關懷、支持與整理心情,好讓他們有能量繼續照顧他們的家人,也有力量去面對往後沒有親人在的日子
當死亡無可避免時,可以陪伴我們走過哀傷、失落,讓我們成為更有勇氣與擁有力量,找到自己生命方向的答案就是愛,因為愛,當人還活著時,好好修復關係,好好靠近心靈,長久說不出口的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好好的坦白敘說,當生命說再見的時刻來臨,我們才能少些遺憾及懊悔,多些感謝和愛的溫暖記憶。

喪親者調適的時間需要多長?
每個人調適悲傷的時間都不同,與死者和生者之間的依附關係、死亡型式、人格特質、家庭變化、死者年齡、生活壓力都有關。
我自己也經歷過悲傷調適的過程,在不知道如何表達悲傷的情況下,我選擇了逃避忽略,繼續過我的生活,不去談自己的失去與悲傷。但是悲傷並不會消失,悲傷被我壓在心底下,直到我到春暉上班,看了一些相關書籍,我才知道悲傷需要一個出口,一個溫柔的導引,讓悲傷慢慢流動,慢慢地找到通道流出來。現在我能向同事、好友訴說我的悲傷與懊悔,及接納自己突然失去母親的失落感。

有時想想,很感謝上天提早給我這個經歷,讓我懂得用寬容的心態,來看待每一件人、事、物。知道愛要及時,愛要說出口,愛要用行動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