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好文分享_聰明運動

科學!運動七分鐘 勝過跑步數小時
Posted on 四月 28, 2014 by 心機編




想瘦身的民眾有福啦!相當火紅的「七分鐘運動 (7-minute Work Out)」,只要運動7分鐘,效果勝過跑步數小時,真的有那麼厲害嗎?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的《健康與健身雜誌》(Health & Fitness Journal)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只需要一面牆與一張椅子,搭配12項動作,費時也只要7分鐘,效果就勝過跑步數小時,而且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十二組動作,結合有氧運動 (aerobic exercise) 與肌力訓練 (resistance training) 的高強度訓練,組成七分鐘一組的高強度循環訓練。所謂的「高強度循環訓練」(HICT),是指透過一系列肌肉鍛煉、阻力運動及有氧訓練,改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消耗的熱量比跑步更高,具有燃脂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
HICT需先做3分鐘熱身,如伸展、踢腿及原地跑,令身體開始出微汗。然後針對上身、身體中間的核心部位及下身進行一連12個動作,包括踏凳、深蹲及開合跳等。每個動作持續30秒,每次完成後休息最多10秒,然後進行另一動作。完成12個動作為一組,約7分鐘可完成一組動作。
研究顯示「高強度的間隔訓練」提供長期耐力訓練的諸多好處,而且只需要短短的時間即可,即便是幾分鐘瀕臨體能極限的高強度訓練,就能使肌肉的分子發生變化,效果堪稱跑步或是騎車數小時。美國研究發現,每周進行5天的HICT訓練,持續6星期,不但達到肌肉鍛鍊的效果,體脂比例也下降不少

1.開合跳
2.
無影凳
3.
扶地挺身
4.
仰卧起坐
5.
踏凳
6.
深蹲
7.
三頭肌撐體
8.
棒式
9.
原地提膝踏步
10.
弓步
11.
掌上壓後轉身
12.
側棒式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能力決定你的薪力

〔中央社〕知名主廚「阿基師」今天期勉暨大畢業學子,能力決定自己在職場能領多少薪水;只要肯努力、有能力,小材也有大用的時候。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於體育健康中心舉辦畢業典禮,以「美好暨憶•圓夢人生」為主題,希望畢業生留下對學校的美好回憶,並將學校所學用於未來,圓夢自己的人生。

畢業典禮上,校方特別邀請到大飯店行政總主廚鄭衍基(阿基師)致詞,以他致力於發揚廚藝精神的努力與經歷勉勵畢業生。

阿基師身著廚師服現身,雖然只做數分鐘的簡短致詞,仍受到現場畢業學子的熱情歡迎。

他開門見山說,各位經歷4年的學習即將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後經常會碰到主管或老闆的第一句話將是「我請你們來幹什麼?」因為員工如果無法為公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你們就是最大的問題者」。

阿基師提醒畢業生,「你有多少能力、能解決多少問題,決定你能領多少薪水」;如果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還經常抱怨東抱怨西,「那你可能只好到一邊去涼快」。


阿基師說,進入職場後,或許會覺得大材小用,但不管怎樣,只要肯在職場上努力,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小材也有大用的時候。他也鼓勵畢業生進入社會要積極行善,行善是無窮盡的。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人生要做痛的功課-修養


好文章與您分享﹕請點選圖片連結觀賞



多重用藥介紹-郭建宏藥師

多重用藥介紹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郭建宏藥師 / 蔡幸芳醫師

內容摘自老年病症候群-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
一、定義:
1) 使用4種或5種以上藥物稱多重用藥,機構定義超過10種藥物才算。
合理性多重用藥:根據病患目前的疾病狀況評估藥物的適當性。
不適當的多重用藥:病患使用無相對適應症的藥物。
假性的多重用藥:醫師處方多種藥物,但患者並未遵從醫囑服用藥物。
2) 使用藥物種類多於疾病適應症種類,即使只有一種也算。
隨著生理年齡漸長,許多中高齡者健康狀況也隨之老化,並伴隨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失智症、憂鬱症等,多種用藥會導致照護成本增加、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用藥不依從性、生活功能下降、認知受損、跌倒、尿失禁、營養問題、潛在不適當處方。

二、老化對藥物動力學的影響
(1)吸收:
老年人胃排空延緩與腸道蠕動變慢,造成藥物停留在胃腸內時間過長,將增加藥物的吸收時間。如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將增加其在胃停留時間,使得潰瘍的發生率上升。
(2)分佈:
人體老化造成瘦肉質量與身體水分相對減少而脂肪組織相對增加。親水性藥品,如毛地黃因分布體積下降,血中濃度增加,易產生毒性。親脂性藥物(如鎮靜劑)分佈容積增加,使得藥物半衰期延長或蓄積作用出現。血漿中白蛋白濃度也會減少,酸性游離藥物的濃度會呈現上升,將會增強藥物療效及副作用的發生。
(3)代謝:
肝臟是最重要的代謝器官。
藥品從腸胃道吸收後會先經過肝臟代謝才進入血液中,這個過程即是首渡效應。所以當老化影響肝臟代謝功能,首渡效應就會變差。
肝臟細胞色素P-450系統與藥品與藥品間的交互作用很複雜,原因在於一個藥品可以是受質、抑制劑、誘導劑。受質與抑制劑使用會使得代謝變慢,血中藥物濃度增加。但如果是受質與誘導劑使用則相反,反而代謝變快,加速排除體外。
(4)排除:
藥物通常經由腎臟尿液排出或膽汁從糞便中排除。中年以後,腎小球過濾率每年約減少1%左右,如果腎臟功能真的變差的情況下,部分藥物儘量避免使用。

三、多種用藥對患者的影響
(1)服藥遵從性變差:臨床上很容易發現因為服用藥物頻次不同與藥物數量過多,造成高齡病患按時服用藥物順從性減低。
(2)藥物不良反應增加:當老人使用2種藥物時,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使用5種為50%,使用8種以上時將近100%
(3)老年症狀群產生機會增加:最常發生的症狀為認知功能障礙、失禁與跌倒。其中作用在中樞神經方面的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安眠鎮靜藥物與鴉片類止痛劑與降血壓方面的利尿劑、週邊血管擴張劑等都會增加跌倒風險。

四、多重用藥評估
(1)概括式判斷準則:主要以『藥物適當性索引』為代表,評估者以臨床經驗評估病人與藥物的適應症、療效、劑量、治療方向、重覆用藥、療程、交互作用、花費等是否適當,一個藥物評估10個問題。缺點為無法呈現充分用藥且較耗時。
(2)條列式判斷準則:主要則從Beers criteriaIPET(Improving Prescribing in the Elderly Tool)STOPP(Screening Tool of Older Persons Prescriptions)START(Screening Tool to Alert Doctors to the Right Treatment)等用藥評估工具,因較本身為條列式篩選方式,較不易產生評估者之間的判斷差異,也因耗時較少常被廣泛運用。

藥物與疾病之間交互作用
藥物分類  Beers STOPP
抗膽鹼藥物   尿滯留,認知障礙,慢性便秘   尿滯留,失智症,青光眼,慢性便秘
ɑ阻斷劑   尿失禁 尿失禁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出血,消化潰瘍  消化潰瘍,出血,高血壓,心衰竭,慢性腎病
Benzodiazepines 憂鬱症,尿失禁,暈厥或跌倒,慢性阻塞性肺病   跌倒
β阻斷劑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準則只是在提醒醫師使用此類藥物的危險性較高,可以選擇更安全而且效果相當的替代藥物。

五、多重用藥病患衛教
*儘可能集中一位醫師整合開立大部分的藥物。
*服用中草藥、成藥、保健食品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交互作用。
*慢性病用藥不可任意增添藥量或停藥,如果真的有需求應回診告知醫師。
*服用的藥物如果有任何不舒服反應,應儘早告訴醫師與藥師。
*建議製作病人用藥清單,在當住院就醫時要讓醫師知悉目前所使用中的藥物。

*如果擔心無法按時服藥,可以使用藥盒來提醒自己或家人藥物使用正確性。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誇獎孩子時,稱讚「很努力」或「很聰明」,有什麼不一樣呢?

誇獎孩子時,稱讚「很努力」或「很聰明」,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小故事….

北歐教授的教養觀念
有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的學者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到當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小女孩滿頭金發,漂亮的藍眼睛讓人覺得特別清新。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道:「你長得這?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這種誇獎是華人父母最喜歡的,但是,那位北歐教授卻並不領情。在小女孩離開後,教授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沈下來,並對中國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訪問學者非常驚奇,說:「我只是誇獎了你女兒,並沒有傷害她呀?」

但是,教授堅決地搖了搖頭,說:「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灌輸了錯誤的觀念。」

「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教授聳聳肩說,「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訪問學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贊揚了她的微笑和禮貌。


美國教授的教育研究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德威克(Carol Dweck)有一項研究最著名,對象是紐約市12所小學超過400名的5年級學童。這些孩童個別分次接受一個相當簡單的測驗,內容是和語言無關的謎題。

在考完試之後,研究人員會把成績告訴每個孩子,順便送上一句讚美。其中有半數小孩被稱讚很聰明,研究人員會這樣說:「你在這方面一定非常聰明呀。」。另外半數小孩則獲讚許很努力:「你一定非常努力哦。」

接下來研究人員告訴他們,接下來的測驗,他們可以選擇更加困難的題目,但是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或是很容易的題目,難度和他們剛剛完成的差不多。

德威克在設計這項實驗之初,原本以為不同的讚美所造成的差距應該很有限。畢竟差別就只在一句話而已。但是很快的,他們就發現,給予5年級小學生的讚美詞,竟然會大大影響到他們對接續測驗的選擇。獲稱讚很努力的那組小孩,90%都選擇要接受更困難的測驗。反觀被稱讚很聰明的那組小孩,大都選了容易的測驗。「當我們稱讚小孩很聰明時,」德威克寫道:「我們等於在告訴他們說,這場比賽要你們:看起來很聰明,不要冒險犯錯。」



誇獎要用對方法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誇獎孩子的時候,應該誇獎孩子的努力,而不該誇獎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

聰明是一種個人資源,從大人到孩子,人們都會為自己擁有這一資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願意別人誇他聰明,甚至有很多孩子為了得到聰明的「頭銜」,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裝作不怎?努力的樣子,但回到家里卻拼命地學,從而保證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種錯覺,以為聰明就是一學就會,樣樣都會,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績,所以爭相效尤,導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學習。

那些經常被稱讚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數看成自己的聰明所得,把分數高低看得比什?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願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而那些被誇獎為努力的孩子,則更願意做出新的大膽嘗試,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們做好。


所以,別再稱讚孩子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