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其實我們很幸福


在臨床這們多年,
看了這麼多患者,
停下腳步看看、想想周遭,
其實我們很幸福 ~~

與您分享照片與動容的時刻

轉載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ultimedia/detail-photo.aspx?id=329-4227b996f2b0eb283565443c876ba502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動機式晤談工作坊心得


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在臨床醫療上遇到被強迫帶來就診卻沒有動機想要改變自己的人,常常令我很困擾,雖然週遭的人感受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就是很難改變他。

剛好看到在高雄張老師有請精神科陳偉任醫師開辦二天的動機式晤談工作坊,我剛報名時還只能是候補名額,可想而知助人工作者很常遇到這樣的狀況,都想突破這個難題呢。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行為,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唸他,但能成功的案例早就成功改變了,交到我們手上的當然是唸也沒有用的個案。

動機式晤談是具有目標性並以個案為中心的諮商模式,藉由幫助個案探討及解決矛盾來誘發行為改變

這是一種技巧,協助個案看到問題,看到矛盾之處,提升想改變的動機,進而行動,嘗試改變,穩定改變。我們希望讓個案有『勝任感(藉由支持自我有能感,提供正向回饋)、『自主感(避免強迫,讓個案自己決定改變)、『關係感(藉由表達同理,避免責備),個案進而自我決定要改變。

動機式晤談使用的技巧有開放式問句、給予肯定、同理心回饋、摘要

分享訊息的原則是誘發個案想聽的動機後我們才提供一些訊息,再次誘發動機也再次提供一些訊息,並詢問個案對於這些訊息的想法,漸進式的進行,當然這過程要花掉較多的時間。這跟我以前做衛教有很大的不同,我常常因為時間的壓力把要說的衛教內容一次說完,卻忽略了對方並不一定想聽。

我們一定要先評估個案改變的動機處在什麼階段(懵懂期、沉思期、決定期、行動期或維持期),運用處理抗拒的策略讓個案看到自己的矛盾,再運用誘發改變的技巧,進而發展改變計畫。

處理抗拒的策略有7種,1.簡單回映,2.放大回映,3.兩面回映,4.移開焦點,5.稍加更動後同意,6.重新框架,7.強調個人選擇。

誘發改變的技巧有9種,1.直接詢問,2.擴大(舉例)說明,3.回顧過去(說說典型的一天)4.想像未來(三年後會如何)5.正反雙方考量(改變與不改變各自的優點、缺點)6.探索價值(自己在乎的價值觀排出優先順序)7.使用極致(最好、最壞的結果)8.量尺問句,9.評估回饋。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人也可以參考陳偉任醫師寫的書籍及臉書文章。

讀後心得分享



情緒勒索(寶瓶文化出版)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我在臨床工作時常常看到一些善良、貼心、很在意別人觀感與關係的人們深受被情緒勒索的苦,與他們討論到可以有什麼改變時,他們的內心充滿矛盾,擔心自己會不會太自私了、不孝順或感到罪惡感等等。當我接觸到這本書時,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分享這些訊息給這些受苦的人們,希望他們也可以過自己有意識地選擇的人生,而不是因為害怕、恐懼而被迫答應的人生。

    情緒勒索的六大特徵: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並非所有的要求都是情緒勒索,情緒勒索者對你的要求非常堅持,毫無轉圜的餘地,無視於你的感受與你的底線,步步進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當情緒勒索者發現你會抵抗、沒有直接接受他的要求時,他會用一些語言讓你產生壓力,甚至是威脅讓你失去那些『你最害怕失去的事物』(例如關係、工作、錢財、成就、名譽、安全感等等),為了克服這個不安,你覺得似乎只有按照對方的方式去做才能保有你想要的,這樣的互動模式就重複上演著。

情緒勒索者最擅長做的事就是『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剝奪你的安全感』。唯有提升自我價值感,才能避免被情緒勒索者勒索

    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牽涉到三項非常重要的元素:自我價值、罪惡感、安全感。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讓你感覺自己並不重要,而他的感受是更重要的,他放出的餌就是『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方式去做,我就會肯定你』。情緒勒索者總是在提醒你:你的人生有『責任和義務』去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才顯得你『夠好』。他讓你感覺焦慮、害怕,以為只有按照他的方式做,你才能減輕不安與恐懼,才能得到安全感。

情緒勒索者為了安撫自己內心裡的不安,便會放大自己的需求,並且嘗試將這個壓力與焦慮轉嫁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以此降低自己的焦慮感

情緒勒索者常將內心的羞愧感或不安投射到讓自己產生這種感覺的人身上,認為是對方的錯,對方不該讓他有這種感覺。情緒勒索者的盲點在於:他們從沒有學過互動關係是需要討論與協調的,而考慮對方的需求,修改自己的行為,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錯了。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大於別人的,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虧待』。情緒勒索者也被自己的焦慮給綁架了

怎樣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我想要當好人而不敢拒絕的人,習慣自我懷疑的人,過度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希望獲得別人肯定的人,很孝順的人,尊崇權威的人,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自我價值』提升,是避免被『情緒勒索』的護身符
我們的文化教我們如何對權威者順從,卻忘了教導我們如何學會尊重別人,以及如何學會不讓別人不尊重地傷害我們。

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呢?首先要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並且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尊重別人的感受。當別人出現情緒時,我們不需要採取『討好、逃避、說服、憤怒』的逃避策略,因為我們需要意識到『他的情緒是他自己的責任』,我們不需要承擔他的情緒責任。重視自我感受與需求,不代表自私。

如何擺脫情緒勒索?第一步就是覺察,覺察自己的感受與需要,覺察對方的伎倆。第二步建立情緒界線,我為我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不為你的情緒與行為負責。深呼吸,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和自己對話,承諾我會好好保護我自己。

建立情緒界線的步驟:停、看、應
(停止對話,轉移情緒,離開現場)
(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
(擬定因應策略,練習並應用)

可以告訴對方『我現在沒辦法答應你,我需要時間思考』或『我會思考後回覆你』,以此爭取時間。先緩和自己的情緒,回顧剛剛發生的事及自我的感受。從小目標開始練習,慢慢感受及肯定自己的改變。希望自己所做的行為都是出於有意識的選擇,而不是因為害怕而被迫答應的結果。

107/11/3參加醫學研討會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為何哈佛研究所要玩「感謝遊戲」?


你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的付出,久而久之會變得好像是理所當然,不覺得特別需要感謝。但眼前對方的情緒,其實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如果身邊有個人整天板著臉,好像大家都對不起他似的,不知不覺地自己也會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相對地,你應該也有曾經被對方的笑容感染,自己也跟著眉開眼笑的時候吧!

敞開心胸,才能打破成規

說聲「謝謝」,養成時時感恩的習慣,就能保持對任何人都能敞開心胸。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開始自由地想像。相反地,一旦封閉心靈,人的大腦將被情緒束縛,思考就會停滯、變得僵化,對大腦傳遞訊息的突觸功能就會變得模式化。
要解放僵固的頭腦,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懷感恩之心,對任何人都敞開心胸。
心胸一開放,就不會被固定的觀念或信念束縛,跟隨自己的直覺行動。對於期待興奮的心情,也會直率面對,提升實現期待的熱情。說「謝謝」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消彌阻礙大腦發展的情緒──諸如被害妄想、憎恨他人、感覺痛苦等負面情緒。

哈佛的感謝遊戲

不過,越是跟自己親近的人,「謝謝」二字越難說出口,總覺得很難為情。所以,我要介紹一個練習方法,讓我們可以簡單就說出感謝。
這是我在哈佛研究所每當有會議之類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場合時,都會舉行的一個儀式,叫做「感謝遊戲」。在我所屬的麻醉科,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盡可能想出要感謝的人,並對著他說出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化大腦。感謝遊戲的主要步驟如下:
  • Step1. 與坐在附近的同事至少兩人一組
  • Step2. 輪流說出自己想要感謝的事
  • Step3. 限時 2 分鐘,盡可能深入思考,快速表達
這個遊戲可以讓平常不習慣對他人表示感謝的人,自然地養成感謝習慣。習慣了以後,與周遭的人關係改善,心裡就會更加感謝,產生良性循環。話雖如此,或許有人身邊沒有同事,或是突然要對親近的人表示感謝實在很不好意思,那也請放心,一開始可以先自己悄悄地列舉想要感謝的人,效果是一樣的。

說「謝謝」能加強「突觸的可塑性」

直率地對他人說出「謝謝」,就能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活化大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因此建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擁有但他人沒有,或是他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固定觀念束縛的大腦,會排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對象,例如:拒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如果能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敞開心胸,不被固定觀念束縛,就會願意嘗試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很自然地與對方產生共鳴。
不要老是只朝著一個方向,只接受一種思考,接納各種思考或事物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變化,甚至進化。這些變化和進化,是神經細胞遇到外部刺激,就會臨機應變的一種稱為「突觸的可塑性」所引發。突觸是支援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相互傳遞訊息的部位。
人的大腦有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他們藉由突觸形成網絡,執行大腦複雜的活動。人的大腦原本就會因興奮或心跳加速而進化,所以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接納對方,大腦活化就會更加速地進行。

「謝謝」,能安定彼此的心靈

懷抱「感恩」的心,對大腦還有其他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安定心靈
當與他人之間產生互信時,大腦會從下視丘與視上核分泌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被稱為幸福激素的「催產素」。不只是對別人好,受人感謝或我們主動感謝別人時,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這就會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近年的研究發現,催產素有以下功效:
  • 增加與人的親近感、信賴感
  • 消除壓力,感受幸福
  • 抑制血壓上升
  • 提升心臟機能
催產素的分泌,的確能撫慰人心。相對地,被負面情緒占據的大腦充滿憤怒和不安,無法保持興奮,以及投入對事物的熱情。因此,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心懷感謝,並將這份心意說出來,不僅是為對方好,對自己也非常有益。

轉載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5703

參與10/6.7張老師工作坊

夢心理劇工作坊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包容是對ADHD孩子的愛?


長庚醫師陳錦宏:大人幻想出的美好


大人自己想像出一個美好的理論情境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討論近年越來越多,但積極治療到底是不是對人格的抹煞,也是很多家長、老師頭痛的問題;也有人認為,ADHD只要靠包容、關懷、愛,就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長處,所以反對給過動兒進行治療。 

ADHD的小孩,在學校因為注意力無法集中,或是因為無法控制衝動而跟同學起了衝突,老師跟家長就會降低對ADHD小孩的標準,像是不要求寫功課、希望同學們可以包容孩子時常踢人、打人的行為等,創造一個「陪伴與包容」的環境,讓ADHD孩子自由成長。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教授主治醫師陳錦宏長期關注ADHD議題,對於這樣的觀念只能歎氣,「大人自己想像出一個美好的理論情境,用過度的期待加在其他學生身上,你要小孩子去包容小孩子,這怎麼可能?
同學們只會覺得不理這個ADHD的人,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陳錦宏說,大人會以為包容是對小孩子好,但卻忘了有40~50%的衝突跟壓力都來自同儕,跟老師的只有20%;「被排擠、孤立、當空氣,對小朋友來說才是最可怕的,這不就跟當面罵你『細菌』一樣嗎?只差沒有說出來而已,大人這樣做,很可能是用自以為的善意,讓孩子暴露在危險中!」

    缺乏實證知識的包容反而使ADHD成為霸凌者 而在試圖保護ADHD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會傷害到其他的孩子,陳錦宏說,「如果今天其他孩子在考試的時候一直被『ㄎㄟ』到,不停受到干擾,你試想自己的小孩受到干擾時,會要求他們包容嗎?這是同理心的問題。」 

在各國、包括台灣的ADHD治療研究中,有8090%的孩子都可以改善,「你看到這個孩子很努力、很願意尋求專業協助、願意去做,而且有進步,你就要鼓勵他,也就是當他犯錯的時候,老師跟同學要像對待其他人一樣,知道『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機會』,給他幫忙跟協助。
但孩子常常因為症狀導致犯錯,卻不去尋求專業協助,怎麼有資格要求別人包容、要求別人成為症狀錯誤下的受害者。」 陳錦宏說,對ADHD的孩子不是無條件包容,也不是無條件嚴苛,當他們有積極接受治療,但某天還是打翻東西、不小心踢到人,不可以用「你今天沒吃藥」反過來罵他ADHD,要鼓勵他在進步的基礎上持續前進,當作一般的學生去關愛、接受,「這個才是真正的包容。」 無助的家長怎麼做才是對的? 
但陳錦宏也理解,願意面對的家長在親戚、外界的種種壓力下,很難保持正向樂觀的對待孩子,學校老師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他才創立「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希望透過「共同行動模式(Shared Action Model)」,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就像ADHD的加油站一樣,可以有專業知識、有溫暖的支持等。

   「共同行動模式是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都是平等的,不是過去以醫師為主的概念,而是把家長、孩子的意見都納進來」,陳錦宏說,「家長才是24小時跟孩子在一起的,也要扮演某種程度的照顧者,而且可以看到醫師看不到的地方」,而醫師同時也可以當家長的照顧者,提供專業支持。 

    現在心動家族的關懷Line群組中,共有920個家庭,半夜1112點的時候最熱鬧,因為媽媽們忙完一天的小孩之後,還要跟公婆、老公吵一架,身心俱疲弄到半夜,只能向有共同經驗的媽媽們求助;「有時候跟這些媽媽出去,孩子有狀況,心理師還在想怎麼辦,45個媽媽已經把情形控制住了。」 

陳錦宏說,家長、老師需要專業的協助,也需要心理支持協會就扮演連結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與家長、學校的關鍵角色;而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但孩子跟孩子之間可以互相理解,把所有人都納進來變成一個大家族,更能夠找到自己最獨特的那個解方。



轉載自https://heho.com.tw/archives/20587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正念是甚麼?


和正確或正向沒有甚麼關係

正念治療-訓練大腦的新運動


精神科專科 洪敬倫醫師|正念治療-訓練大腦的新運動

轉載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ekoAKxXzU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你讀完了,會放下很多事情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
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口,
沒有一個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你走完,
包括親人,友人,愛人。
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運,會有人陪你走過一段,
當這個人要下車的時候,
即使不捨得,
也該心存感激,
然後揮手道別,
因為,下一站會有另外一個人陪你繼續走遠。。。

1、咖啡苦與甜,不在於怎麼攪拌,
而在於是否放糖;
一段傷痛,不在於怎麼忘記,
而在於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
2、同時追兩隻兔子的人,
一隻也不會逮到。
不要貪圖無所不有,
不要試圖無所不知,
不要企圖無所不能,
做你最擅長的事兒!

3、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都是有缺陷的!
有的人缺陷比較大,
那是因為上帝特別鍾愛他(她)的芬芳 !
4. 熱戀時,情侶們常感嘆上輩子積了什麼德;
結婚後,夫妻們常懷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
5、同樣一瓶水,便利店裡2塊錢,
五星級酒店裡卻30塊。
很多時候,
一個人的價取決於所在的位置。

6、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像織毛衣,
建立的時候一針一線,
小心而漫長,
拆除的時候卻只需輕輕一拉。
7、婚姻不是1+1=2
而是0.5+0.5=1
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
然後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8、一生的試題共有四道題目:
學業、事業、婚姻、家庭。
平均分高才能及格,
切莫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任一題目上。
9、一輩子說長很長,說短很短!
請珍惜朋友,親人,
夥伴在您身邊的時光,錯過就過了!

10、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兄弟姐妹!
珍惜身邊的人,因為這輩子相遇,
下輩子不一定再遇上……
珍惜吧……

空與有
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有大氣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相。

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
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
真正優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在於它的空。
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
佛經裡有「一空萬有」和「真空妙有」的禪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心之所以痛,只因你太明白、太在乎;
糊塗之難,在於心放不下、笨不起來。
文章太好了,讀完會放下很多事!



轉載自http://www.iread66.orgs.one/show/152684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讀後心得分享


覺醒的你(方智出版社)
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林韋伶藥師/蔡幸芳醫師

    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更完美的人,然而想成為怎樣的人,就以怎樣的情緒餵養自己,迷失於別人界定你是怎樣的人時,就不斷失去自主的權利,也就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是怎樣的人。

    
所照見的世界,如同自己內建程式般的反射,腦袋聰明的機制,經由記憶經驗的過篩,不斷的分配和批判,對未知感到陌生且恐懼,對事件結果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失望。而這些恐懼、不安全感、失望如幻象般的不存在,卻深深的主宰左右你所下的每個決定和反射

      當你願意試著,不帶任何批判的方式看待自己與他人時,就會開始重新架構自己以為認知的世界,轉化被受牽制的想法,進而影響行為,達到真正內在的改變。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智慧,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    
尼布爾祈禱文--美國神學家尼布爾


讀後心得


男人的情字這條路(大塊文化)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作者是台灣資深心理師羅秋怡,書中舉了幾個臨床個案或夫妻的故事,從故事中讓我們可以重新理解另一方與審視自己。在臨床工作及生活上我常在思考為什麼一開始有愛的二個人、也承諾彼此相互扶持而結婚,走到後來卻內心傷痕累累以致於絕望、離婚。

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夫妻二個人的溝通品質與態度很重要。每一個人都清楚知道自己嗎,二個人是否真的有溝通清楚,對於對方我們真的理解與尊重嗎,我們願意為了對方的需要而調整自己嗎,我們都有足夠的魄力與努力擔當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嗎?常常我們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著對方,或根本看不到對方而只看到自己,或可能因為我們不在對方那個位置,因而無法感同身受,無法同理到對方

生活本來就有很多辛苦,如果不願意一起承擔,一方或雙方承受著痛苦,當面臨外界的壓力(公婆、孩子、三姑六婆、工作等等)加重或婚姻殺手(外遇)到來時,已經脆弱的關係就更經不起而崩潰。

男人與女人有很不一樣的需求、感受、期待、文化要求、溝通方式等等,我們的家庭、教育、文化有讓我們學習到與另一方的相處之道嗎?在書中的故事中有些人只是複製自己父母的相處模式,或維持自己被父母照顧或操控的樣貌。就算我們的母親可以忍受我們的父親,但母親可能過得並不開心,如果我們以為模仿父親的模樣,我們的太太就會如同我們的母親般忍受,那就大錯特錯,因為這二個女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也常常覺得現在的女人已不再像過去傳統的母親那般願意忍耐,所以男人如果不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成長,夫妻關係終究會出現問題。

很多男人追求事業成就,但事業有成而家庭毀掉,真的會感到人生成功嗎?如果你也期待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及家庭,記得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別忘了投資一些時間與心力在經營夫妻關係與家庭關係上,不然當你失去時才察覺也難以挽回而後悔莫及了。

在婚姻中一方一味的退讓也不見得能讓自己與婚姻幸福快樂。我在哈科米的工作坊中學習到在任何關係中我們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是我們的必要、什麼是我們的想要,我們需要努力清楚、溫和而堅定地去維持住自己的界限,才不會在不斷退讓中感到無力感與挫敗、痛苦,但也不是攻擊對方,也不會因攻擊對方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也需要在關係中穩住自己的情緒

讀後心得分享



情緒勒索 (寶瓶文化出版)
陳秋燕護士/蔡幸芳醫師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覺到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在面對情緒勒索者最擅長做的事『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剝奪你的安全感』,唯有提升自我價值感,才能避免被情緒勒索者勒索

自我價值是甚麼呢?自我價值代表對自我的評估且接納,以及尊重自我的態度,就是『我的存在,就是我的價值所在,我並不需要費力去證明甚麼、做到甚麼。我的存在,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也就是對自己完全的接納。
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呢?

首先要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並且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當我們不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別人怎麼會知道我們需要甚麼,當你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對方不肯接受你的感受與需求時,那不是你的錯,這個觀念很重要喔!因為你有權利表達出你的立場,表達出『你不想要犧牲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去滿足對方。』當你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對方知道:這界限內是我的領土,你需要尊重我的感受,而我的感受,正是你不能侵犯的範圍

面對情緒勒索者時,你可以跟自己說的幾句話:

你或許可以使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響。因為你的情緒,是你的責任;而我的情緒,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我可以為自己作主,我可以有這樣的感受,而不需要他人允許。我不用擔心我的感受是不是錯的,我也有權利決定自己要怎樣做。
你可以自己選擇,不用滿足別人的需求,你可以選擇不承擔別人的情緒責任,你可以先只照顧好你自己的情緒,而不用總是替別人著想。
別人的情緒,不是我的責任,我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是滿足我自己的需要。
 身為一個人,我們有感受、有需求。我們應該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你應該』的教條壓抑,使得兩人互動時,只有一個人的聲音。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羅文嘉:就讓孩子去試吧!


父母愛孩子,理所當然,但再怎麼愛孩子,也不可能陪他們走一輩子,就讓孩子去試吧,即使偶爾被人生道路的石頭給絆倒,也會發現這一跤摔得很值得。

記得還在立法院服務時,有一天接到一位支持者的請託:「我的孩子大學考試結果,要到花蓮去,可以請你幫忙,讓他改分發到北部嗎?」

結果當然是不可能。

當時我很想跟這位媽媽說,其實花蓮也不錯,孩子念大學、離開家、住宿舍,也是一種學習獨立和群體生活的方式,做父母的真的不必操心太多。更何況,孩子必須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考試結果不管好壞,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不管是孩子要求父母想辦法,或是父母自己主動介入,在這件事情上,父母錯的比孩子還厲害。

還有一次,一位父親打電話給我:「女兒今年法律系畢業,你可以幫忙介紹一家律師事務所,讓她實習嗎?」年輕人有上進的心,很棒,這個忙不難處理。我很快請一位朋友的律師事務所,提供這位應屆畢業生一個實習機會。

結果,第二天這位父親又打來電話:「不好意思,我們家女兒的希望是,到比較大型著名的事務所,像理律或萬國之類的。」當然,我婉轉拒絕了這項請求。因為,如果孩子的希望,超出父母的能力範圍,就必須自己想辦法,不能要求父母,凡事接受、使命必達。
這件事情,孩子有其天真,但是父母錯的更嚴重。

父母不可能幫孩子完成人生

父母愛孩子,希望他們困難少點、順利多些,這是理所當然。但問題是,幫孩子把所有困難都解決,是不是意謂,他們就失去學習解決困難的機會?幫孩子把路都規劃妥、選擇好,同時再把路上的石頭撿乾淨,是否也可能造成,他們失去培養自己獨立選擇的能力?

我們再怎麼愛孩子,也不可能陪他們走一輩子;我們再怎麼看不下去,也不可能幫他們完成他們的生命路程。

我們真正能做的是,培養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不必受病痛折磨;有堅強的意志,不會輕易被困難擊倒;有分析問題的頭腦,不會凡事束手無策;有感受生命的心靈,不會錯過這世界的種種美好。

這些,都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呼吸、練習、踩踏、累積,甚至跌倒、挫敗、摸索而培養出來的。所以,過多的保護、呵護,反而是一種扼殺、壓抑,它們不知不覺降低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對困難的抵抗能力。

有時候,做父母的明明看到孩子的選擇,很天真、幼稚,不成熟、也不聰明,但是不讓他們去試,他們永遠不會了解其中奧祕;若一旦學會,那就是屬於他們一輩子的資產了。

我的父親,非常善於看田地與房產,他有自己獨到的經驗與判斷。很久很久以前,我第一次要買間小公寓,他幫我挑選了好多「我一看就覺得想走」的房子,後來他說:「你自己選吧,反正這是你自己要住的。」

最後,我選了一間裡頭重新裝潢過,看來有點浪漫、品味的巷內公寓。他看了一眼後,只說:「巷子那麼窄,離大馬路那麼深,不是一個好選擇。」我早已打定主意,只回了他一句:「這樣住起來才安靜啊!」

自己碰撞過,才真正懂得許多

經過很多年,搬了許多次家,累積了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我才終於明白他所講的道理和根據。現在有時經過當年他看中意、我卻嗤之以鼻的房子門前,總會一邊想起他老人家的面容,一邊扼腕說:「為什麼當時我沒聽他的呢?」

但是,若不是他讓我自己去碰撞、去嘗試,恐怕至今,我都還不知道,怎麼深入去看一間房子的本質和優劣,而會像多數人一樣,只能傻傻被表象迷惑。

從小,我的課業成績都還不錯,我也滿自信於自己的功課表現。上師大附中的第一年,像脫韁野馬、優遊於自由自在的大草原上,從來不覺得功課會是什麼問題。結果學年結束,成績公布,兩科被當,差點留級。

沒有經過這樣的衝擊,我不會知道,好成績不會一直跟著你,除非一直保持努力。

最近女兒期中考,成績明顯不佳。做媽媽的,憂心忡忡、情緒也不佳。
我說:「別擔心,功課不好,將來花的錢少,否則,什麼哈佛、史丹佛,出國留學可貴得很。」
結果,她給了一個冷淡的回應:「你以為這是一種正面思考嗎?」
其實,我的正面思考是,就讓孩子去試吧,才會知道他的能力與限制,才會明暸她的興趣與問題,也才會找出真正屬於她自己的路。父母,放輕鬆些。

轉載自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57696-/?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editor-%E9%9B%9C%E8%AA%8C1405-180514

參加學術研討會

6/3參加學術研討會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讀後心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天下文化)
讀後心得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擔任商業顧問及創立公司,在大學教授商業管理的課程之餘,也將所學的理論套用在自己的人生,並引導學生思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真的想要變成那樣的人嗎?』,花時間找出自己人生的目的。因為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沒有思考過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就無法以此做為人生藍圖,在遇到人生抉擇時會迷惘、走錯方向,失去人生重要的面向,到人生盡頭時後悔莫及。而大學求學階段是思考這個問題最好的時機。

如同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就在公司的優先順序中,影響著決策。公司的目的就像燈塔,指引員工,讓他們全神貫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人生沒有目的,就像坐上一艘沒有槳的船,只能隨波逐流。從意圖(動機)到達理想,中間也需要策略與執行才能到達理想。在達成理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整合運用資源、有流程、思考優先順序,這些都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問自己『我真的把自己的資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嗎?我對自己的人生滿意嗎?』

作者在大學就學時期,每天晚上11點都會花1-2個小時認真的讀聖經、理解聖經的道理、禱告,思考自己人生的目的,並渴望知道自己目前追尋的是不是正確的目標,後來才慢慢清楚知道他希望成為這樣的人:1.致力於改善別人的生活,2.和善、誠實、寬容、無私的丈夫、父親和朋友,3.不只是信上帝,而是完完全全相信上帝。

懷抱雄心壯志是一回事,但你要如何發心投入,讓你設定的目標指引你前行,每天都想到這樣的優先順序,在做事的時候有所取捨。如果我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就無法掌握人生的優先順序,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這是你為自己設立的目標,也就是你認為你這一生最重要的事,你必須落實這樣的目標,你為自己描繪的圖像才有價值。

我要用什麼樣的量尺來衡量我的人生?如同要知道公司的營運狀況,我們必須看報表,我們必須把很多結果加起來,才能看清全貌。就作者而言,對他的人生真正重要的量尺就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幫他們變成更好的人,我能加強多少人的自尊或信心,我能幫多少人緩解痛苦』。如果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就能增強你的人際關係。把焦點轉移到幫別人解決問題,可以擺脫沮喪,重新嚐到快樂的滋味。

第一步就是認清問題,就是『我們對成就極度渴望』,問題是這麼做最後不會為我們帶來快樂。長遠快樂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和家人、好友的關係。然而這些關係很少為我們帶來『得分』的快感,比不上高成就者從職涯獲得佳績。

作者在後來幾年得到癌症、中風並失去語言表達能力,陷入憂鬱,還好有太太與孩子的支持與關懷陪他度過這些考驗,這些令人感動的關係與愛,都是因為作者在幾十年的歲月中每天將家人放在他的優先順序上,每天晚上準時回家、花時間陪伴關心家人累積來的『成就』。

我在臨床工作中看到很多的例子,父親在職場上很有成就,因為工作有成就感就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卻很少花時間陪伴關心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甚至不願意放下花在工作上的一部份心力、時間來給孩子,甚至說寧可不要孩子也不可能放棄工作,令人感到遺憾與傷心。或許孩子的成長不是立即可以看到的成就,但失去和諧幸福的家庭,人生真的圓滿嗎?


分享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的研討會學習心得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我參加在10756日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的研討會,會中談到的幾個主題都令我收穫很多,想要分享這些新訊息與收穫給各位。

主題1『小兒泌尿道感染最新治療概念』:

泌尿道感染小於一歲時男性多於女性,大於一歲以上女性多於男性,甚至兒童青少年以上可高達10倍的比例。泌尿道感染除了衛生問題造成病菌感染,也可能尿路系統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VUR),感染之後須進一步檢查確認。泌尿道感染最擔心的是造成急性腎盂腎炎、腎臟結痂,目前有影像造影(DMSA scan)協助我們初期了解腎臟損傷情況,致病菌的種類及毒性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一旦發現有泌尿道感染,須盡快做完尿液相關檢查後給予抗生素治療,通常24小時的藥物治療後發燒會改善,如果發燒時間延長較久,造成急性腎盂腎炎、腎臟結痂的風險就會增加,嚴重感染時可以加用類固醇治療,以減少過度的免疫反應損害到腎臟,目前對於維生素A或維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是否可以預防急性腎盂腎炎造成的腎臟結痂還需更多的研究報告。

主題2『鋅在兒童生長發育的角色與重要性,與何時需補充』:

鋅是人體內很多酵素的輔酶,參與組織的合成,在細胞生長、分化、代謝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缺乏鋅的症狀有胃口差、體重減輕、皮膚病變、傷口癒合差、味覺異常、嗜睡、男性性腺機能減退等。鋅會缺乏可能來自於營養攝取不足、偏食、吃大量的穀類蛋白造成鋅的吸收減少、生理疾病(肝腎疾病、酒癮、癌症、吸收不良症候群等)。最新建議每天補充鋅的劑量為7個月-33毫克、4- 85毫克、9-138毫克、14歲以上青少年11毫克;在美國建議每天補充鋅的劑量為1-1010毫克。含鋅食物有動物內臟、牡蠣、肉類、蛋、魚、蘑
菇、芝麻、全穀類、小麥胚芽、南瓜子、花生、大豆等。鋅在血漿的濃度小於75µg/dL(正常範圍70-250µg/dL)就建議要補充鋅,如果體內已有足夠的鋅時多補充鋅也不會有更好的效果。補充適量的鋅有助於增加胃口,維持正常體重、生長發育,維持正常味覺與食慾、改善厭食,維持皮膚健康、傷口癒合,維持生殖機能等。臨床上身材瘦小、厭食的孩子都要注意到鋅可能缺乏而需要補充鋅。

主題3『容易被臨床醫師忽略的兒童糖尿病』:
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成人相同,符合以下四項中的一項,再確認一次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1.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126mg/dl
2.有糖尿病症狀且隨機血漿葡萄糖濃度≧20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性試驗第二小時血漿葡萄糖濃度≧200mg/dl4.HbA1C6.5%。分為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及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抗性,因肥胖等因素造成胰島素功能相對不足)。糖尿病症狀有三多(多吃、多渴、多尿)、體重減輕、夜尿、疲累、視力突然變化、坐立難安等等,常伴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時是以高血糖急症酮酸中毒(DKA)被送來急診,須住進加護病房積極處理,因為會有很高的致死率。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定義為質量比(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超過年齡別性別的()95%,體重過重為質量比(BMI)超過年齡別性別的()85%,未超過(<)95%。目前台灣平均每四個兒童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肥胖容易造成糖尿病,飲食控制及運動都需要全家陪
孩子一起動起來,全家人的生活習慣不改變,變胖就更不喜歡動,孩子只會陷入稍胖、過胖、極度胖、糖尿病的惡性循環。

主題4『飲食與孩童其過敏』:

過敏疾病的流行率逐年增加中,氣喘達到近20%,過敏性鼻炎達到近50%,年紀較小時以腸胃道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為主,年紀較大後以氣喘、過敏性鼻炎為主。食物與過敏性疾病增加的關係可能與添加物、高油、高熱量、油炸、過甜有關,飲食上要避免冰冷、高油、高熱量、油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深海魚,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腸內益生菌、抗發炎過敏物質(維生素D、魚油、某些胺基酸)。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發炎造成的疾病,BMI過高(及肥胖)容易產生發炎,例如之前H1N1H7N9較嚴重的個案都較肥胖,適當的運動及維持適度BMI有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