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讀後心得分享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平安文化)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本書好看在google頂尖工程師陳一鳴利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大家知道甚麼是正念減壓法,這是1979年美國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 Ph.D.)於麻州大學醫學院所創設之療程,結合西方科學跟東方的禪學,已被證實對快樂、放鬆、減壓有很大的幫助,也應用在歐美各大醫院的減壓療程中,英國小學也開始推廣這個概念了。
「搜尋內在自我」要如何進行?請看以下三步驟

第一步是 專注力訓練
"專注力"是所有高級認知和情感能力的基礎,任何訓練EQ的課程都必須從專注力訓練開始,以培養平靜又澄澈的心靈特質。其中最簡單的練習法就是靜坐冥想 
體驗靜觀的方法:
「容易法」就是將持續的專注力溫柔地帶到呼吸上,為時兩分鐘,就這樣。開始時知道自己在呼吸,然後專注在呼吸的過程,注意力如果飄走,就溫柔地把它帶回來。
「超容易法」更容易,只要沒有目的地坐著兩分鐘即可。重點是從「作為」轉成「存在 being」,這兩分鐘只要「單純地存在」就好了。
應付引爆點的練習 (用來對付負面或痛苦情緒)
1.
停止(stop):神聖的停頓,不要有任何反應 
2.
呼吸(breath):讓心專注在呼吸上
3.
注意(notice):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體驗你的情緒,身體有甚麼感覺? (不帶批判)
4.
反思(reflect):反思情緒從何而來,是否參雜某方面的自卑,帶入觀點並評判
5.
回應(respond):想像最慈悲最正面的回應

第二步是 擁有自知之明跟自主性
利用你受過訓練的專注力,來創造高解析度的覺察力,覺知自己思維和情緒的過程,並客觀的用第三者的角度來觀看。一旦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建立深刻的自知之明。 達賴喇嘛說,你無法阻止不健康的念頭或情緒升起,但我們有能力放下它、讓它消逝。訓練有素的心靈,能在情緒升起的當下就讓它消逝。
佛陀用很美的意象來比喻這種心靈--- 如同在水上寫字。
書中裡面有圖說明自我覺察的三種情緒能力。 
最高層次的快樂是追求使命感,書中介紹快樂的三種層次如下:
1.
享樂:追求下一波的高潮,例如打電動、吃美食,此種享樂不能持久。 
2.
熱情:所謂的心流經驗,頂尖的表現和高度專注力合而為一,讓我們樂在工作。 
3.
使命感:超越自身更偉大的目標,此種快樂可以歷久不衰,尤其是使命感出自福利天下之心。
書中也提到讚美的重要性,讚美孩子的時候要用"過程讚美",因為過程讚美(例如: 你很努力)比個人讚美(例如: 你很聰明)重要。常常接受過程讚美的人,會相信後天的努力是有用的,他會勇於接受挑戰跟錯誤,並養成挫折復原力。

第三步是 培養有用的心理習慣 
培養同理心跟善念。 請想像一下,當你遇到任何一個人,你習慣、本能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希望這個人快樂」。擁有這個心理習慣可以改變職場的每一件事,因為這份真誠的善意會不知不覺感染別人,它創造了信任,促成高生產力的合作。這樣的心性也可以靠意志力來訓練。
慈悲
1.
慈悲不只是美德,也是最高層次的快樂。當MRI儀器測試世界最快樂的2個人"馬修李卡德""明就仁波切"的時候,他們的腦中都冥想著慈悲,因為慈悲永遠是最快樂的心態
2.
慈悲最快樂,而第二快樂的心態則是 "完全開放的心境"
3.
慈悲的三要素:認知 (我了解你)、情意 (我感同身受)、動機 (我想幫助你)
要看出我們和他人的共通點及提供善意,有兩個不同的練習,第一個是 "就像我一樣",我們要提醒自己,自我和他人有多麼相似,因此培養出平等的習性。第二個練習是"慈心禪",練習給予他人祝福,培養善意的心性。
    想要快樂的生活,平靜的心,嘗試去了解自己,從內心深處感到滿足,我想會比任何事情都感到有成就感,看這本書並做練習,我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重複」,是孩子練習專注的基本功!

作者:陳櫻慧
發表日期:2016-01-20
「再一遍!」
無論是生了小孩,或是開始從事和小朋友有關的工作,若不是這樣,我大概也忘記自己曾經歷過「重複練習」這件事。記得結婚後,從娘家整理出小時候的物品,除了芭比娃娃、紙娃娃、布偶……等玩具、飾品外,最多的就是堆得像小山的畫紙、畫冊;因為國小時的閒暇時光,最喜歡窩在房間裡一頁一頁地畫,常常畫完了一本又一本,雖然長大後沒有當畫家,可是看得出來畫冊裡的人物筆順一個比一個純熟。
幼兒到了會把玩小玩具的階段,總有特別喜歡的某一樣東西或事物,再稍大一些,就會賴著父母把某幾本故事書每天讀上好幾遍,到了適合看電視的年紀,對於喜歡的動畫影集也是百看不厭。帶領幼幼讀書會時,偶爾會遇到媽媽反應:「小孩每天都要我唸同一本書,我都唸得好膩囉!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也讀讀別的書呢?!」當然,方法絕對有,但可以思考的是,在進行「重複」的同時,這正是孩子最好的練習,也因為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一件事,所以他們往往比我們更熟悉故事細節,對這些事物可以如數家珍;而正是因為我們捨不得花時間在重複的事情上,所以很多事物總不經意地被遺忘或不甚熟悉。
雖然反覆做同一件事,對常有時間壓力的大人而言,有時會覺得很花費時間,或者覺得相同的時間可以做更多事(或讀更多不同的故事);也可能真的覺得相同的故事已經倒背如流,想要換換不同的情節,可是千萬別忽視「重複」所累積的「基本功」哦!前些時日,未滿五歲的兒子每天放學一直在做同樣的事-就是「折紙飛機」;原來是阿公曾經教他折紙飛機的方法,後來他天天練習,回收箱裡的紙張每天都被耗掉二、三十張,桌上、地上堆滿了紙飛機,折紙的線條愈來愈工整,成功飛翔的機率也愈來愈高!這讓我想起,諸如許多武俠片裡的高手,不也是每天重複地蹲馬步、打木人樁來鍛鍊自己-「重複」就是紮好「基本功」最重要的事
所以,很開心孩子願意重複地做同一件事,也砥礪自己要賦予允許他們擁有這樣的機會與環境。想抓住年幼孩子的專注力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有時為了充實他們的分秒,常不小心「給太多」,像是豐富的玩具、聲光俱佳的故事、繽紛多元的活動……等,在短時間內用許多方式來抓緊注意力,某些時候反而是分散了專注力;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及機會,好好地專注在其中一件事情上,就被轉移到下一件事,看起來像是當下很專注,其實是縮短了可以練習專注的機會。我們學會「慢」一點,或是再多一點忍受不專心的寬容,又或是多費些唇舌引導陪伴他們,孩子才有機會探索得更深、更熟練。
我常常讀《再一遍》(小魯)這本書給幼幼讀書會的親子聽,故事裡的小火龍想要一遍又一遍地聽故事,可是火龍媽媽很疲倦,雖然不厭其煩地唸,但最後還是忍不住睡著了,小火龍氣得噴火,把書都給噴出一個洞來了。逗趣的故事,卻很貼近現實生活,因為孩子就是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讀一繪本或故事書,身為家長也的確容易身心俱疲;反映了真實,也剛好是一個很棒的提醒!孩子需要「重複」的機會,孩子也會因為我們的理解,得到大人的耐心,即使最後仍不小心睡著了,但至少我們「努力」去實踐,「基本功」就在親子彼此包容理解的關係裡,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