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一件比努力更重要的事:學會玩耍探索


 下苦工前,先學會玩

 有時我和焦慮的家長談話,總感覺他們好像誤解了「恆毅力」。我告訴他們,恆毅力有一半是毅力,他們都認同地點頭。我也告訴他們,沒有人能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堅持不懈。說到這裡,點頭就停止了,變成不解地歪著頭。
「你熱愛某個東西,不表示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以虎媽自居的蔡美兒說:「如果你不努力,就無法變卓越。多數人其實不擅長他們熱愛的事物。」我完全認同她的說法。即使是培養興趣,還是需要下苦工,需要經過不斷地練習、研究與學習歷程。我想強調,雖然多數人不見得擅長自己的興趣,但比起自己喜愛的事物,更不擅長他們不愛的東西。
所以,我想告訴各年齡層的家長、準家長或非家長:努力下苦工以前,先學會玩耍。在找到熱情並準備好每天投入數小時認真精進技巧之前,孩子們會先到處摸索遊蕩,發現興趣、重複觸發興趣。
 當然,培養興趣需要時間和精力,也需要紀律和犧牲。但是在最初階段,新手不會太在乎技能的精進,他們還沒想到未來好幾年的狀況,還不知道他們的頂層目標、終極人生理念是什麼。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體驗人生的各種樂趣。
 換句話說,最頂尖的專家,一開始也都是四處摸索的新手。心理學家布隆姆的研究也得出一樣的結論。他訪問120 位在運動、藝術或科學領域全球頂尖的專家,以及他們的父母、教練和老師,發現技能的培育有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各持續數年,而興趣的發掘和培育是發生在布隆姆所謂的「早期」。
 早期的鼓勵非常重要,因為初學者還在考慮他們要投入,還是退出。布隆姆和他的團隊發現,這個階段最好的指導老師通常比較親切溫暖、願意給初學者很大的支持。「這些老師最大的特質,或許是他們讓初學者覺得學習非常愉快,很有成就感。對領域一開始的認識大多是從好玩的活動開始,這個階段剛開始的學習就很像在玩遊戲。」
 早期的自主性也很重要。追蹤學習者的長期研究證實,太強勢的父母和老師會削弱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家長讓孩子自己選擇興趣,孩子比較可能把興趣培養成熱情。
 一九五年我父親還在上海時,他的父親幫他指選了職業生涯,他從未猶豫過,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應該很難完全接受別人決定的興趣。運動心理學家尚.科泰發現,縮短或省略這個輕鬆、好玩的發現及培育興趣階段,結果並不好。
 在他的研究中,像蓋恩斯那樣的專業運動員,小時候嘗試過多種不同的運動後才選定一個項目深度訓練,長期而言,表現通常出色很多。這種初期廣泛接觸多元運動的經驗,可以幫助年輕運動員思考哪種運動比較適合自己。
 多方嘗試也是「交叉訓練」肌肉和技能的機會,對之後較專精的訓練是有幫助的。跳過這個階段的運動員,即使通常在比賽中會比還沒鎖定單一運動的對手享有初期優勢,但科泰發現,長期來說,他們比較可能受傷或是熱情耗盡。
 我在這要說的是,專家和初學者有不同的動機需求。剛開始投入某種活動時,我們需要鼓勵以及隨意探索的自由,需要有小小的成果,需要掌聲。沒錯,我們可以應付一點批評及指正;沒錯,我們需要練習,但是不需要太早練習,也不需要太大量練習。揠苗助長只會扼殺才剛萌發的興趣。興趣一旦削弱或消失,就很難再找回來了。

轉載自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913

編按: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演說引爆千萬人關注,如今她首度出版《恆毅力》一書,以科學實證說明人生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或天賦,同時完整分享如何培養、強化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