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讀後心得分享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寶瓶文化)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林韋伶藥師/蔡幸芳醫師
似乎都不曾想過,原來陪伴也是一種修練,也從不認真去思考陪伴更深層的意義,在身旁的經驗或觀察許多的例子,陪伴者到最後也失衡,最終選擇逃離,而陪伴的名詞,常因陪伴者所感受到的挫折,似乎更容易被掩蓋。學校生活中,沒有一個教科版本,讓我們學會作為一個陪伴者,作者提及陪伴者的角色和自我的發現,也提出陪伴者的盲點。
感受最深的是,當時家人生病,必須休養復健的煎熬時期,患者自身無法接受疾病的打擊,加上腦部因疾病所留下後遺症,顯得更加憂鬱與煩躁,而陪在身邊的親人,反倒因為不理解,陪伴過程中耐心也一一被磨平,常扮演的角色,便是規勸或是以自身的經驗給予建議,往往之中倒是忽略了,患者本身病痛和行動不便帶來的心理衝擊,在陪伴的彼此關係中失去了平衡,然而也就落入了,陪伴的逃離者。
書中提及若在陪伴中的關係,沒有界限和維護,則可能相互侵犯或壓迫了對方的身心需求,造成更多傷害,而長期的陪伴者,在既定深固的經驗和概念中,似乎隱藏了,或在無形中造成了些許傷害而不自覺,也長期備受壓力,而棄械投降,身心俱疲時,更無法深思或理解被陪伴者的真正需求,反倒是落入了無法解套的循環中,而默默以消極的方式面對了。
因此作者更清楚點出界線的重要,並非是自私的表現,而是明確的了解彼此的立場和角色的不同,進而包容尊重和接納,不會過度背負另一個人的責任與情緒,也不會過度的將自己的情緒拋給對方,在足夠的理解和明白對方和自己的同時,界限的產生並非讓彼此更加疏離,而是透過接受與尊重的方式,讓彼此的陪伴更加延續。
在陪伴之間也常接收到或聽到我不是就在陪伴你了嗎?”透漏些許不耐煩的字句,其陪伴者的情緒,已受到影響和混淆,也有著無奈的心情,最終總幫不上忙,反倒出現自責的心境,而陪伴的意義也在彼此中動搖了。
作者更提點到當不受情緒所束縛或牽制時,陪伴才是真正的發生(當情緒不混淆的來來去去含糊一大塊時,陪伴才真正的發生) 。在生活中許多生命來來去去,有時我們是陪伴者而或需被陪伴者,透過這樣明白和理解,重新定義關係的陪伴,讓我們建立新的陪伴關係時,可以更加地有深度與長遠。
此外在高低能量擺盪時,總是忘了自我的照顧與關愛,反倒耗損更多能量,作者更提到,淨化並與愛存在,陪伴者也需要常常更新自己的心靈,清掃心理空間塵埃。而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一段的祈禱文,期許自己寧靜與平安,透過相信愛的存在與流動,不斷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也滋潤了每一段關係,願我們擁有廣闊且寬容的心,擁抱世界。
作者透過自己的信念祈禱,面對每次工作時的責任與情況。
尼布爾 祈禱文
神啊!求祢賜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
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

更賜我智慧,去分辨甚麼是能夠改變的,甚麼是不能夠改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