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為何重症醫師要與「神明」為友?

加護病房病人的家屬因為擔心焦急,經常會有尋求神明或民俗療法的做法。但是,學西方實證醫學的醫師,也經常對會此不以為然,所以家屬必須偷偷的請「貌似友人的高人」,趁探病時來暗中「作法」、或是趁護理人員不留意時,偷偷的灌/灑裝在保特瓶中的「符水」,搞得兩造碟對碟,有時候為了撇清責任還要寫「切結書」、醫師因為權威被挑戰而觸怒呢!這樣讓醫病關係惡化的情形履見不鮮..
其實,我的看法是:這不過是家屬在無助之下,尋求的「協助」、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並非一定是對醫療的不信任!醫師應平常心看待,不必過度反應。反倒是,如果醫師因而生氣或要求家屬簽切結書時,才是破壞彼此信任的開始~
所以,在此,我要分享的是,要如何與「神明」為友,讓衪與我們處在同一陣線,共同「治療」病人?
口訣就是Orz
1. 主動開明(Open-minded
每次在病危病人的病情解釋之後,我都會主動跟家屬說:「我們的共同希望是可以把病人治好,如果你們有什麼宗教信仰,例如需要禱告、拜拜… 希望能夠一起來幫忙的,我都不反對。」(OK,這裡大概要先掌握對方的信仰與接受度,才不會引起反感)通常家屬聽到這裡都會先愣住,然後鬆一口氣!(這醫師怎麼這麼通情達理,原來使用符水可以不必偷偷摸摸喔?)然後,我都會當著家屬面前,向護理師叮嚀「要把家屬付託的護身符、加持過的衣物、扇子等等,置放在指定的地方,而且,千萬不能搞丟」(之前就有聽說因為換床單把「護身符」一起丟了的事件,家屬當然會很生氣) 

有人很堅持反對這些迷信的事,但是,我是把它當成是彼此建立互信與共識的一環,讓家屬可以為親人「盡一點力量」,無傷大雅。畢竟,迷信是從小的生活環境養成的,一時半刻也不可改變。而且,當家屬有此需求時,也表示他們瞭解「病情的嚴重性」、「醫師可能也無能為力」,因此「需要靠神明幫忙」,這將有助於消除對治療的過度期待(行話叫有insight)。

故事1
病人從另一個加護病房轉入時,早就有交班,家屬很迷信,而且對醫療極度不信任,看著病歴裡滿滿的各種「切結書」,就知道彼此有多少防衛與不信任了。護理師就跟我說昨晚家屬堅持要在凌晨一點要來灌「魚湯」,而且一定要灌完,她覺得很奇怪!(其實,也沒有很奇怪,這種特定「時辰」的餵食,當然是夾帶加持過的符水,真難為他了,還要想盡辦法來偷渡~)我就跟他表明了不反對的立場,然後還跟他說,小時候,我阿嬤也給我喝了不少符水。他就卸下心防,坦誠是在餵食符水!我就問他下次什麼時候要餵,可以再通融他進來,但是,因為魚湯太多了,能不能用少量清水就好?他答應了!他從來不認為醫生會允許他這麼做,但是,從此,他不必再隱瞞,所以,我們開啓了溝通與信任之門~ 喔!對了,他是個只有20歲出頭的小伙子。

2. 善意提醒(remind
我都會提醒家屬,他們在這個時候很是脆弱、主神無主的,很容易被騙!若有親朋好友介紹他們昂貴的偏方,要小心是詐騙!廟裡拜拜,不需要花太多錢的,我們都不會反對。這樣的善意提醒,也是讓家屬感受到我們的關心,以及我們是同一陣線的!
我們也不必擔心灌了符水會怎麼樣?(就像是在吃烤焦了的食物一樣,不過就是灰)如果是病人因為消化差、上消化道出血、免疫力差,其實,家屬是都可以商量的:象徵性的喝一點或者是塗抹在唇上、身上也都可以的。重點是在一開始就釋出善意,同意他們這麼做,怎麼做?其實家屬都好商量的。

3. 峰迴路轉,互相往來(zigzag
再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和「神明」來互動了。
其實,神明的「代理人」,就是乩童或是廟祝,所以,我們基本上還是在和「人」在互動!(我不會用交手這個詞)他們之所以會靈驗,其實就是很會察顏觀色、摸透家屬的心理。(其實,我真的有想過找他們來教醫病溝通的課耶 ^_^)明白了這點,就不難理解,我們其實「是友不是敵」~

故事2
病人完全無法保護氣道,而且血壓也很不穩定,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是家屬卻堅持一定要拔管!他說,神明指示,他要拔管才能活!拔管以後就會好!
這時候,你能怎麼辦?和他彊持?請他簽切結書,一切後果自負?
對!這時候就要想到,我們互動的對象是神明的「代理人」!
就如同我們要會診其他專科醫師一樣,「被會診者」需要有足夠的資訊,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所以,我們要提供給「神明代理人」最新、最完整(最update)的資訊!於是我跟他說:「神明給你的指示是前幾天的,你父親這兩天有了重大變化,血壓需要靠兩種高劑量的升壓劑來維持、氧氣也用到很高、好幾個器官都衰竭了…」邊講,我邊把重點寫在紙上,交給他:「神明很忙碌的,你拿這張再去,說陳醫師告訴你這些情況,再請神明看看有什麼進一步指示?」於是,我發出了第一張「神明會診單」。隔天,家屬哭泣著說:「神明說衪昨晚有親自來看過,說我爸的情況很不樂觀,過不了這幾天!」現在你知道了吧?為什麼這神明會這麼靈驗?英雄所見略同嘛~(不知道我們同事,昨晚有沒遇見衪來?)有時候,衪們還會指示到哪一家醫院看哪一位醫師呢!(他們大概也會google)另外,神明也都有Time limited trial的觀念,就是「先試試看這個治療,有沒有機會,就看這三天了」,也是很常會遇到的,跟我們安寧的觀念其實是一致的。

故事3
遇到困難決定的時候,有時候需要「急會診」神明,家屬甚至會在床邊就問起神明來!怎麼問?當然是「卜杯」(擲筊)囉~ 這時候不必阻止,反而要鼓勵他這麼做。怎麼卜?用兩枚硬幣就可以(我還有看過有人用腳上藍白拖的,形式不拘,反正只要有正反兩面的就可以)
這是個腦死病人,子女仍無法放下,堅持還要CPR!經過我們苦勸之後,他們決定「卜杯」問爸爸。(其實,他們一旦決定要「問」,就表示他們有在動搖了)
那你會說,那機率不就是一半一半嗎?
我說不是!只要掌握命題「方向」,我們就能掌握四分之三的機率。
一正一反(聖筊):表示「好」(50%
兩個反(陰筊):表示「不好」(25%
兩個正(笑筊):表示「無法裁示」(25%
所以要問:「爸爸,我們放手讓你好好的走,好不好?」
而不是問:「爸爸,你要不要急救?」(就好比說為何要吵公投的命題一樣)
結果,答案當然是「好!」然後病人就得以善終,而子女們也沒有遺憾,因為那是「爸爸的決定」。(你問,那如果答案是不好呢?哈還是有辦法的…)
所以,個人認為,不必因為家屬的迷信就生氣、就和他們劃清界限,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信仰,瞭解這個Orz口訣(什麼?你現在才發現這個Orz就是鄉民在用的Orz嗎?),重症醫師也可以和神明成為好朋友,共同替病人和家屬解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