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小孩好動分心 過動症要復健治療(華人健康網2012-10-21)


小孩好動分心 過動症要復健治療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21021日 上午11:15

諱疾忌醫是治療過動症的最大阻礙,只要孩子的調皮、好動已造成生 …
從幼稚園起小銘就讓媽媽和老師有點傷腦筋,上了小學,課堂中坐不住、容易分心、喜歡逗弄別人、特別愛講話,課業也落後同學。日前父母帶至復健科就診,經醫師與治療師仔細觀察與臨床評估後,才診斷出小銘患有過動症。
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蔡岳霖表示,小銘媽媽的困擾是絕大多數台灣家長的疑問。觀念保守的家長總有辦法說服自己「我的孩子只是好動」,不願主動求醫治療。這種現狀遠比想像中嚴重!以學齡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盛行率約5-7%推估,台灣過動兒至少有20萬人,但接受治療者卻不到1萬人,確診率不到5%,許多ADHD孩子也因此錯失治療的黃金期,影響成長與學習,甚至人格與行為的完整發展。
過動症的小朋友,需接受完整的復健科治療,包括行為治療、認知治療與感覺統合。治療師們會設計許多活動遊戲加強專注力,並安排團體課程引導控制情緒,和學習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社交能力。
另外小兒科醫生也會同時開立幫助活化大腦皮質的藥物,提高專心度,並與家長老師溝通,表現良好符合規矩時得到獎勵、做不好就得到懲戒下,才能有效改善狀況。
目前過動症治療的主流藥物,早上服藥後,藥效作用的時間正好是孩子在校上課時間,此時如何根據藥效反應及孩子的行為表現,來進行個人化的治療調整,老師扮演關鍵角色,孩子服藥後的成效好不好,老師可以提供家長與醫師,有關孩子的學習與行為養成的完整資訊。
重點就在復健醫療團隊、家長、老師「鐵三角」的緊密合作,從診斷用藥、復健治療,家庭經營到學校管理,每個環節都能時時溝通、回饋意見,讓過動症孩子能及早在中低年級獲得治療,避免被貼上不聽管教的負面標籤,影響人際及人格發展。
諱疾忌醫是治療過動症的最大阻礙,只要孩子的調皮、好動已造成生活或學習的困擾,都該立即尋求專業醫師診治,不需排斥用藥,藥物不但不影響孩子發育,也不會有成癮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5%B0%8F%E5%AD%A9%E5%A5%BD%E5%8B%95%E5%88%86%E5%BF%83-%E9%81%8E%E5%8B%95%E7%97%87%E8%A6%81%E5%BE%A9%E5%81%A5%E6%B2%BB%E7%99%82-03150794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