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可以作為失眠治療的第一線方式
作者:Caroline Cassels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November 10, 2006 一個大型回顧研究認為,以行為學方式治療慢性失眠是有效的,且比藥物產生更持久的效果,應可作為第一線治療方式。
本研究包括1998-2004年間37個治療研究,共超過2029位的病患,一致地發現認知行為治療(CBT)和放鬆對失眠的效果可以和藥物一樣有效,且較不會影響精神疾病狀態。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魁北克Laval 大學的Charles Morin博士向Medscape表示,CBT 對失眠是個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未被妥善運用,主要是因為醫師的錯誤認知,認為需要花很多時間實行,但事實是,有一些CBT的方法可以有效整合到臨床實務,而不會花開業醫師太多時間。
本研究發表於11月1日的Sleep期刊。
【最新的研究】
1999年時,Morin醫師的團隊發表一篇類似的文獻回顧,幫助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失眠實務規範。
Morin醫師指出,最近的這一個研究則是之前回顧的更新版,包含了所有最新的失眠研究,自從1999年之後,各界進行了許多研究,也是該對失眠實務加以更新的時候了。
該研究團隊回顧了 37篇研究,針對研究設計、樣本、診斷、治療組與控制組型態、測定的初級和二級結果,與主要發現等加以評估。
主要的睡眠診斷不是原發性失眠就是次發性失眠,至少有一個治療選項不是心理方面的就是行為方面的,研究設計包括隨機控制試驗、非隨機群組設計、臨床案例報告,或有至少10個個案的單一個案實驗設計。
每一個研究包括以下獨立變項至少一項:
* 入眠時間。
* 覺醒之次數和/或長度。
* 整體睡眠時間。
* 睡眠效率。
* 睡眠品質。
【新證據】
回顧的主要發現之一,是有強力證據支持治療有共病症的失眠病患。
Morin醫師表示,失眠很少是單獨的狀況,但是失眠和其他狀況的關聯與方向通常是不清楚的;之前假設失眠是別的狀況造成的結果,但是有新證據顯示失眠可能是造成其他狀況的危險因子。
他指出,自從1999年的回顧之後,有數個研究顯示行為和心理介入可以有效治療原發性和次發性失眠
另一個新證據是關於治療年長者失眠的;過去,研究對象主要聚焦在年輕的健康成人。
他表示,排除年長者畢竟是矛盾的,因為我們知道年長者比年輕人更有失眠風險;過去8到10年有許多研究顯示老年人也會出現嚴重失眠,這些病患對行為和心理介入的反應和年輕人一樣好。
【比藥物更好】
目前藥物仍舊是第一線治療方式,Morin醫師對有證據支持CBT改變實務是樂觀的;他表示,最大的障礙之一是使用-醫師認為會花費太多時間的觀念,但他認為這不是重點。
有證據支持CBT,且不容醫界忽視,在報告中有許多簡短的治療方法可以被有效整合到臨床實務,即使這些方式無法以處方簡單的撰寫,但這些方式有效且比藥物效果持續。
此外,Morin醫師表示,CBT提供了不喜歡處方睡眠藥物的醫師們,另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 。
Sleep. 2006;29:1415-14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