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廣泛性焦慮症-蔡幸芳醫師

 

廣泛性焦慮症

台南春暉診所

蔡幸芳醫師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不合實際或過度的焦慮及擔心。容易慌亂緊張,但不一定與特定情境有關,主要是擔心一些生活環境、事件或細節部分,是一種持續性、慢性的而非急性的發作,且很難去控制他自己的擔心。

    過度的焦慮會讓我們的表現變差,無法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嚴重影響生活。患者可能會感到肌肉緊張、靜不下來、注意力變差、腦中一片空白、失眠、痠痛、心悸、胃腸不適、神經緊張、沒辦法放鬆、不安、忘東忘西等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女性居多,約為男性患者的一倍。做事要求完美、自我要求高、較敏感、體質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壓力等都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另外在遺傳研究方面,一些研究指出:患者的一等親裡頭,同樣罹患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高達25%,遠高於一般人,這顯示廣泛性焦慮症有遺傳傾向。

廣泛性焦慮症相當容易與其他疾病並存,最常見的就是與重度憂鬱症一同出現,其次像是恐慌症、強迫症、畏懼症等等。

 

治療:

1.藥物:解焦慮放鬆類藥物普遍被用於減低焦慮,它對於患者有不錯的療效,但須注意是否會造成成癮的問題。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讓專注力下降或想睡覺,服藥之後應避免操作機器或開車。另外也可使用抗憂鬱劑(例如SSRI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的藥物),但此類藥物需長期使用,好處是不會有藥物成癮的危險,一般大概需要2-3個禮拜才開始會有效。

2.若是兒童的患者,教導父母如何透過親子關係以肯定小孩,不要過度責罵。

3.支持性心理治療:透過同理心,接納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放輕鬆,讓患者感到安心。

4.人際關係不良也可能會引發焦慮,所以要給予患者關懷、溫暖以及信任。

5.協助患者找出會引發他焦慮的事物:例如忙碌的工作環境、哭鬧的小孩、睡眠問題、咖啡或藥物等。

6.學習放鬆技巧:例如運動、漸進式肌肉放鬆術、腹式呼吸及冥想。

                                          

                                                     

 

                                                              

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分享-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如何出版社)

 讀後心得分享


台南春暉診所


蔡幸芳醫師


帶你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讓教養不再卡關

作者是一位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擔任園長13年的幼教老師,加上帶自己的三個孩子成長的經驗,寫了這一本書分享教養的觀念與技巧,我覺得內容很實用且淺顯易懂,節錄一些內容,整理成為五大主題,分享給大家。

~~~~~~~~~~~~~~~~~~~~~~~~~~~~~~~~~~~~~~~~~~~~~~~~~~~~~~~~~~~~~~~~~~~~~~~~~~~~~~~~~~

Part 1

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三階段:

0-4歲的「無律期」,不懂規則、沒有價值判斷、沒有清楚的物權觀念,不用道德好壞來評價這個時期的孩子。

6-8歲的「他律期」,開始會遵守外部的規定,容易非黑即白的判斷對錯,他們之所以遵守規則通常是「避罰服從取向」以及「相對功利取向」,認為只要不被懲罰的就是好的行為,只要能得到稱讚或利益的,就該去做。

9歲後的「自律期」,開始發展抽象思考與邏輯能力,有比較好的推斷能力,加上口語能力大幅增加,親子衝突激增,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意識。

~~~~~~~~~~~~~~~~~~~~~~~~~~~~~~~~~~~~~~~~~~~~~~~~~~~~~~~~~~~~~~~~~~~~~~~~~~~~~~~~~~

Part 2

孩子的改變,從父母開始。唯有爸媽們願意踏出改變的那一步,孩子的行為才有可能開始改變。

父母要學習尊重孩子的意願,但不是放任;等待孩子的決定,不要急於介入;讓孩子勇於負責,而不責難他的失敗。誰若不能獨立,就談不上自由。切莫忘記愛有界限,在包容中仍要有溫柔的堅持。唯有在紀律中,才能享受自由。以「不動怒的堅持」重複管教的原則。

孩子在成長的階段中,會出現不同的敏感期,每個兒童都有一種內在衝動,指引他去做一些重要的動作。在敏感期學會調適自己,並習得特定的能力。大人的「不干涉」能幫助孩子獨立探索。分辨是孩子的敏感期或情緒化的表現,若是前者,請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探索;若是後者,請保持你的底線,同理情緒但不認同行為

父母要學習「跟隨孩子」,信任孩子的渴望以及具有發揮潛能的能力,用正向的信念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將會是獨立、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孩子。服侍孩子、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反而是一種能力的剝奪,服侍孩子很容易抑制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孩子的愛,請用在適當的地方,我們要教導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父母要相信你的孩子有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本能,我們的工作只是陪伴和引導,真正看到孩子的特質與需要,幫助他走出自己的路、站上自己的舞台、享受屬於自己的成就。

兒童將從生活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讓孩子學會「選擇」的能力。要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是需要大量的練習的,唯有不怕犯錯,我們的孩子才會擁有嘗試的勇氣。六歲到十二歲的小學階段正是發展出「勤勉進取」的時機,若在這階段沒有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才能與生產力,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自卑」的危機。

在學校如果AB撞倒受傷,B除了道歉之外,我一定要求當A在休息冰敷時,B必須全程陪同,並引導他們如何關心受傷的孩子。絕對沒有B道個歉後就跑了這回事。

~~~~~~~~~~~~~~~~~~~~~~~~~~~~~~~~~~~~~~~~~~~~~~~~~~~~~~~~~~~~~~~~~~~~~~~~~~~~~~~~

Part 3

當孩子受了委屈,放下心防的回家訴說時,是否能得到應有的傾聽同理,將是孩子能不能好好面對霸凌的關鍵。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謝謝你願意告訴我讓你這麼難受的事」。安心感才是幫助被霸凌者走出陰霾的力量。

孩子偏差行為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1.引起注意;2.爭取權利;3.尋求報復;4.自暴自棄。

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

首先必須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而且有歸屬感的,試著找出孩子的負面行為是因為哪個目標,再找對策處理。

~~~~~~~~~~~~~~~~~~~~~~~~~~~~~~~~~~~~~~~~~~~~~~~~~~~~~~~~~~~~~~~~~~~~~~~~~~~~~~~~

Part 4

許多作息不正常的孩子,專注力也會明顯偏低。尤其是睡不飽的孩子,不但容易分心恍神,更容易情緒不穩,常出現分離焦慮的狀況或易怒、衝動。

孩子的時間有限,留白也是很重要的安排,每週至少兩次規律的運動訓練是必需的。

兒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應該是面對未來能力的培養。孩子能經由努力了解自己的極限、肯定自己的特質。

我們無法預期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有什麼樣的挑戰,而我們能給他們的,就是藉由運動學到永不放棄的堅毅、同舟共濟的團隊合作,以及面對困境時,義無反顧、放手一搏的勇氣吧!

~~~~~~~~~~~~~~~~~~~~~~~~~~~~~~~~~~~~~~~~~~~~~~~~~~~~~~~~~~~~~~~~~~~~~~~~~~~~~~~~

Part 5

說故事給孩子聽,不用過於誇張,如何讓孩子邁向獨立閱讀的路,才是最重要的用意。

陪伴孩子寫功課時,給予階段性的目標,幫孩子切割功課量,讓孩子有階段性任務達標的感覺。讓孩子習慣所有問題累積到最後一起詢問。

從容陪伴孩子寫功課的秘訣:

從簡單的功課開始,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專注力不好的孩子則趁著一開始專注力尚好時先完成他最討厭的功課。

1.必要時使用工具協助(例如計時器),適當的休息;

2.環境的準備,獨立的空間、乾淨的桌面、安靜的環境、完備的用具、手足隔開;

3.盡量不要邊寫邊擦掉;

4.在衝突最高峰時,記得深深吸口氣,心平氣和找到原因,並幫忙降低一些難度;

5.當他分心時,幫助他重上軌道,比如協助他坐好、拿好筆、擺好作業;

6.若即若離,保持在視線範圍內慢慢放手。

該如何告知孩子要帶他去評估或上課?

爸媽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覺得有時候你寫功課總是沒辦法專心,很多事情時,就算你已經很努力,但好像還是很困難、很容易放棄,媽媽也忍不住生氣。所以媽媽想帶你去認識一個醫生,他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跟媽媽,我們一起去試看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