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陳柏豪醫師於111年8月開始於春暉診所服務!

成人及兒童、青少年都是陳柏豪醫師主治對象喔~

陳醫師主治項目為:

失眠、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

發展遲緩、自閉、親子關係問題。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讀書心得分享-我的過動人生(我的過動人生)

 

台南春暉診所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知名昆蟲老師吳沁婕,她的臉書粉專昆蟲擾西-吳沁婕有高達46萬追蹤人次,畢業於台大昆蟲系,但是她的求學過程真的也是跌跌撞撞。她從小就有過動症的困擾,但是以前的醫學沒有這麼普及,所以她與家人和學校之間也是奮鬥了很久。

 

沒辦法安靜上課,要一直跑來跑去跟同學講話才不會如坐針氈,座位抽屜房間亂到爆,常常忘東忘西而被老師責罰。很幸運的是,沁婕有一個很支持她的母親,打跟罵當然沒少過,媽媽打到累了,自己也情緒崩潰痛哭,只是希望女兒可以乖乖坐在教室裡面聽課,卻好難好難,媽媽身為教育者,雖然當時不明白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但是她察覺到自己所學已經不足已面對孩子的狀況,她組成了讀書會,與朋友一起討論大家遇到的教育問題,交換經驗,交換書單。

 

我覺得我對沁婕的父母很敬佩的是,雖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比較特別,也沒有給予什麼特別待遇,什麼情況都實話實說,孩子自己心中明白了,就會自己茁壯,沁婕高中被留級,媽媽只問他:你還想讀書嗎?不想的話就去工作了。沁婕說她還想讀,還想讀的話就換了一個學校一位更嚴格的老師,雖然衝突很多,但是沁婕自己很明白:這是她最後的機會了,自己要控制自己,要不然她完全沒用藥的情況下,要怎麼用聯考考上台大。她在自覺之下很努力讀書也配合藥物治療,後來她一舉考上台大農推系。

 

上大學後一直被當,因為坐不住,不想上課,一直到當時,才被親戚一番話提醒去就醫評估,等自己被確診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時候,對於自己還有家人都是一個很大的釋懷,原來不是孩子不願意,不是其他孩子可以他就一定也可以,也不是爸媽不會教,而是要換個方法,找尋專家的協助,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自覺自己的行為跟情緒。

 

醫生跟沁婕說:「你知道嗎?你是個可愛的好孩子」,當時沁婕紅了眼眶,原來我是個好孩子。

 

開學前一週有家長來領改善專注力的藥品,開學兩週後,有更多的家長來領藥,因為以前遠距教學在家鬧著鬧著還好,現在恢復實體課程後,在教室上課專注力不佳、無法坐得住的個案,全部回診領藥。其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要生活作息、飲食、家庭教育、醫療資訊多方長時間,持續不間斷的去配合,可以避免往後很多衍生的後遺症(學習障礙、自信低落、行為、法律、工作等等的問題),如果只是用治標不治本的心態,就很可惜了。

讀書心得分享-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台南春暉診所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國中小開學幾週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老師及家長帶來春暉診所看診,常常有家長跟陳柏豪醫師討論:「到底要怎麼讓我的孩子守規矩呢?」、「我的孩子在家常常跟兄弟吵架該怎麼辦呢?」。

 

從「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中,我看到很好的範例,德國的民族給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的形象,原因跟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親訂下規矩,就會貫徹執行,事先約法三章,事後毫不妥協,會有適時的責罰,甚至是適當的體罰也是允許的,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沒有界線,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所有的行為完全隨心所欲,這樣太感情用事、不理性。

 

小孩之間的爭執、推擠搶玩具等等的議題,德國家庭會建立「先來後到」的規矩,誰先拿到誰先玩,如果兩個人都吵著自己先拿到,就沒收玩具,誰也沒得玩,因為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制定了規矩讓孩子遵守、維持儘量的公平,另外德國人教導孩子「寬容」的教育也讓我印象深刻,如果孩子之間不小心發生了打鬧,弄壞彼此玩具的過程,到底誰對誰錯呢?德國人認為「原諒」是解答,他們鼓勵孩子不要這麼小心眼斤斤計較,糾結他人的言行,他們會鼓勵孩子寬容別人的失誤,就像是自己犯錯希望獲得他人原諒一樣。

 

在這樣規則大於寵愛、要求孩子能自己做就不要尋求協助、學習寬容大量的教育裡,德國小孩就像大樹,也像花一般;像樹一般堅強,不斷向上突破自己,也像花一般,美麗純潔、甜蜜和溫馨。

 

但是回過頭來看到底什麼樣的規矩適合自己家的小孩,什麼時候適時的放手才不會造成小孩跟家長之間的衝突,這些都很考驗著家長。如果您已經遇到與小孩溝通之間的障礙,鼓勵各位家長可以跟專業的小兒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聊聊喔~


讀書心得分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人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南春暉診所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讀了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了全新的想法,我要先說我沒有非常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作者的做事風格很要求自己,還有他有一位非常懂事的女兒,作者只有一個孩子,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已經要求很高的媽媽,而且你的小孩是複數的,我覺得讀完會有點壓力,但是書裡面還是有可學習之處。

 

我這邊就針對孩子人際互動的章節跟大家分享,作者說:「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局面,不要做以牙還牙的父母」,解決霸凌的方式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報復,親子溝通的管道一定要暢通,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才敢講出來。作者的女兒在學校被一個小男生捉弄,雖然一直閃避,可是還是躲不開,作者去學校陪女兒找這位男孩談談,首先作者蹲下跟這個男孩一樣的高度表明來意:「別緊張阿姨只是來和你隨便談談,我們說說話好嗎?」,男孩放鬆了,之後作者用引導的方式讓男孩說出女兒的優缺點,認同女兒是好同學,並引導他欺負好學生是不對的,最後作者用相信的角度,告訴男孩她相信他以後不會再欺負女兒了,並借他一本書回家看,從此以後,男孩再也沒有欺負過女兒。

 

我相信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經歷被欺負,或不小心成為欺負者,但是兩者都還是有全新改變的機會,家長要如何介入,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一起轉介專家協助。有一些在診所認識的家長分享他們的孩子有一些類似過動、自閉、情緒障礙、人際互動困難等問題,回到家跟家人哭訴自己被欺負了,說也說不清楚,家長更是聽得心慌慌,透由治療師的引導,家長學會抽絲剝繭,聆聽事情原委,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一起去看事件的各方角度,與老師同學醫生一起合作協助孩子打開心門,創造更良善的同儕互動關係,孩子與家長都是雙贏的局面。

讀書心得分享-1分鐘高效表達術,讓你說話不再被當空氣!(如果出版)

台南春暉診所

蔡幸芳醫師

最近在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與人溝通,發現自己的說話方式無法達到有效的行動力,甚至招來負面的批評,不只讓對方有負面感受及想法,更讓自己覺得內心受傷、委屈而憤怒。積極地希望能學習一些說話術來改進自己。這本書的寫作方式,真的很特別,他的表達方式及編排都很簡潔有力,非常吸引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還是需要在往後遇到狀況時不斷的思考與練習怎麼說得更好,才會真正的提升自己的說話術。

--------------------------------------------------------------------------------

以下節錄一些重點跟大家分享。

一、「表達」的目的是讓對方有所行動。

   對方不行動=沒有成果。對方有所行動=取得成果。

1.「傳達訊息」的五個層級:說話à表達à傳達à行動à行動成果超乎預期。

2.「以為說了」,等於沒說,是只有你自己「以為」。

3.千萬不可以過度相信對方的聽話能力。

4.對話語的解釋會因人而異。(在溝通上,重要的是「聽者如何解釋」)

5.表達心情時最重要的是「語言」。(「語言」比「非語言」重要。)

6.當對方行動時,才算是有成果。

 

二、無法讓對方採取行動的表達方法。

擺脫「自以為說了」的表達方法:

無法讓人採取行動的表達方式的特徵:

1.一開始就宣告你接下來要說什麼。

突然說出想說的事。

2.一句話只表達一件事。

一句話說得太長。

3.在發言結構上活用「框架」,有邏輯地表達。(有四種框架:「結果法」、「兩面法」、「二、三個法」、「因為法」。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4.注意標點符號。(要設法讓聽者覺得每一句話變得比較精簡,讓斷句更明顯。)

喋喋不休,沒完沒了。

5.加進讓對方期待的「停頓」。

一直以平淡的相同聲調說話。

6.不用外來語和專業術語。

使用困難的詞語。


三、讓人開始行動的表達方法。

充滿自信的發言,會讓對方開始行動:

模祾兩可的說法,不會讓對方採取行動:

1.在開頭用一句話說明行動。

不說怎麼做才好。

2.加上期限。

說「您有空的時候」。

3.要用基準相同的數字來談論標準。

用形容的方式來說分量。

4.讓對方成為夥伴。

疑問句或是使用「如果」。

5.不把談判視為前提。

以多次交涉為前提。

6.以斷定的語氣來提高說服力。

描述自己的感覺。

7.不重複使用同樣的說法。

重複冗詞贅句。

8.長話短說。

超過了時間也不停止。

9.以對方為中心發言。

只以自己的利益來思考。

10.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讓對方信服。

試圖說服對方。

 

四、讓人行動成果「超乎預期」的表達方式。

1.讓對方的心情趨向正面,他就會有成果超乎預期的行動。為了讓對方的心情趨向正面,同理和稱讚對方是有效的方法「同感」不等於是「同理」。

2.對算你不是真心覺得,也能同理和稱讚。即便你內心懷有和對方完全不同的心情,只要你能夠理解對方的心情,那就是「同理」。

3.用一句話牽動對方的心情。

4.只要對方解釋成「被同理」就可以。

5.只要對方解釋成「被稱讚」就可以。

6.讓對方解讀成「被同理!」的訣竅:關注對方的行動、想法、情緒。

7. 讓對方解讀成「被稱讚!」的訣竅:

(1)不讓對方說出負面話語,

(2)用「提問」讓對方誤以為「被稱讚」,

(3)讓對方「炫耀一下」,

(4)告訴對方來自第三者的傳聞。

 

五、不同情境下促使對方行動的表達方式。

1.有事想跟忙碌的上司商量。從「結論開始」,在開頭就用一句表達「我想要商量的是關於ooo」。

2.有事拜託比自己年長的下屬。透過給對方面子的方式,展現尊敬的態度。「希望向您請益」。

3.想提醒經常無故曠職的工讀生。不要用「高姿態」,改成用「請託」的方式來表達。認同對方,加上感謝的話。「有件事想拜託您」。

4.如果對方總是長篇大論的話。不妨在一開始就先宣告時間的限制。不妨使用「對了」這句話。

5.反對對方的意見時。也不要全盤否定,要先認同對方的意見,再表達自己無法贊成的心情。

6.反對對方的意見,且想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時。你要認同且不否定對方的意見,以避免情感上的對立。此外,你也可以透過談論自己意見的缺點與因應對策,讓對方知道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7.當自己的意見遭到反對時。請你不要變得情緒化、責難對方,而是要把對方拉到自己的陣營。

8.希望不遵守截止期限的人能遵守。你不用責備或指責對方,而是要商量解決方案。不是要討論對方的行動,也不是談論是誰的錯,而是以「在業務中感到困擾,因為你值得信賴,所以想跟你商量」的形式提出討論。

9.希望下屬有問題時立刻上報。你要把報告的重要性告訴下屬,也必須讓下屬能夠想像透過報告會有什麼好的後續發展。

10.希望對方不要一直問同樣的問題。你不妨主動深入挖掘更具體的問題所在。「謝謝你願意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更具體地告訴我,是哪裡怎樣讓你不懂呢?這樣我就能更準確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