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玲
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與焦慮,是否令你心跳加快、夜不成眠、腸胃不適?小心,這些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夜深,閉上眼睛,身體累了,思緒卻轉動不停。愈想盡快入睡,腦子就好像愈興奮。
工作又有緊急情況發生。不自主又是一陣胸悶,心臟跳得飛快,像要跳出胸口;狀況解除,呼吸和心跳也跟著安定下來。
工作週間,胃腸老不正常,常拉肚子,還頻有尿意,走到廁所,卻尿不出來。檢查後,卻是一切正常。
小心,這些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病,而像症狀或症候群。「不同的疾病,都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徐堅棋說。
無法平衡的油門與剎車─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逸如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表現有很多,有人胸悶、心跳加速;有人拉肚子或便秘;也有人手腳發麻;許多人則苦於長期頭痛或注意力無法集中。但掛號檢查的結果,常都是正常。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仁澤表示,交感神經是應付危急狀況需要的神經,當交感神經興奮時,會心跳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但腸胃蠕動會變慢。徐堅棋比喻交感神經就像身體的「油門」。
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降低能量消耗,讓心跳平穩、呼吸和緩,就像身體的「剎車」一樣。
「油門」和「剎車」的作用必須保持平衡,如有一方作用過強,就可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除了特定慢性疾病外,最常見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就是壓力與焦慮。醫師們表示,一般壓力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除了影響生活外,症狀和傷害不易累積,常隨著壓力緩解就能解除。
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發炎,還有有機溶劑重金屬中毒的患者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就可能傷害到神經本身。
陳仁澤也提醒,臨床上,也有患者苦於長期的自律神經失調,原是主觀的症狀,竟演變成客觀現實的例子。
因此,當症狀出現,醫師們還是建議盡早就醫。
出現症狀時該怎麼辦?
就醫準則。自律神經失調嚴格來說不是病,也沒有特定的檢查方法、或者求醫準則可供判斷,因此症狀是否影響生活的主觀感受,常是病人就醫的原因,就醫後,則相當倚賴醫師的專業判斷。
醫師們建議,當症狀發生,可先就症狀求助各科專業醫師,如果檢查和判斷都沒有問題,就須懷疑是否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會就專業判斷,主動提供生活調整的建議,或者轉診身心科或神經內科。
吳逸如表示,雖然坊間有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的檢查儀器,然而這些儀器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常並不清楚,因此對診斷的幫忙有限。
學習處理巨大壓力。壓力的突然緊逼,常是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原因,壓力來臨時誘發的生理症狀常讓人更焦慮,陷入惡性循環。
徐堅棋建議學習將注意力轉移,將自己的專注暫時抽離壓力來源。如果做不到,也可以主動走出辦公室,找不同部門的同事聊天,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等,讓頭腦抽離,身體的自動調整作用就能發揮,慢慢讓生理狀況恢復平穩。
腹式呼吸。平時就可以練習,把吸氣吸深,直到腹部膨脹的狀態。壓力來臨時使用腹式呼吸,有助於將呼吸和緩放鬆。
平時做好壓力與生活管理。交感和副交感各有活躍的作用時間。白天交感神經活躍,以面對工作與突發狀況;晚上則需要休息與保養,副交感神經適時作用,讓人一夜好眠。
如果常熬夜、工作超時,或者睡眠時間不規律,交感與副交感的作用時間就會被打亂,引起神經不平衡,自律神經失調不平衡又可能造成失眠,使工作效率不佳,引來更多的壓力。
而運動習慣、工作以外的休閒嗜好等,對預防壓力帶來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