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蔡幸芳醫師
我參加在107年5月6日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的研討會,會中談到的幾個主題都令我收穫很多,想要分享這些新訊息與收穫給各位。
主題1『小兒泌尿道感染最新治療概念』:
泌尿道感染小於一歲時男性多於女性,大於一歲以上女性多於男性,甚至兒童青少年以上可高達10倍的比例。泌尿道感染除了衛生問題造成病菌感染,也可能尿路系統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VUR),感染之後須進一步檢查確認。泌尿道感染最擔心的是造成急性腎盂腎炎、腎臟結痂,目前有影像造影(DMSA scan)協助我們初期了解腎臟損傷情況,致病菌的種類及毒性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一旦發現有泌尿道感染,須盡快做完尿液相關檢查後給予抗生素治療,通常24小時的藥物治療後發燒會改善,如果發燒時間延長較久,造成急性腎盂腎炎、腎臟結痂的風險就會增加,嚴重感染時可以加用類固醇治療,以減少過度的免疫反應損害到腎臟,目前對於維生素A或維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是否可以預防急性腎盂腎炎造成的腎臟結痂還需更多的研究報告。
主題2『鋅在兒童生長發育的角色與重要性,與何時需補充』:
鋅是人體內很多酵素的輔酶,參與組織的合成,在細胞生長、分化、代謝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缺乏鋅的症狀有胃口差、體重減輕、皮膚病變、傷口癒合差、味覺異常、嗜睡、男性性腺機能減退等。鋅會缺乏可能來自於營養攝取不足、偏食、吃大量的穀類蛋白造成鋅的吸收減少、生理疾病(肝腎疾病、酒癮、癌症、吸收不良症候群等)。最新建議每天補充鋅的劑量為7個月-3歲3毫克、4- 8歲5毫克、9-13歲8毫克、14歲以上青少年11毫克;在美國建議每天補充鋅的劑量為1-10歲10毫克。含鋅食物有動物內臟、牡蠣、肉類、蛋、魚、蘑
菇、芝麻、全穀類、小麥胚芽、南瓜子、花生、大豆等。鋅在血漿的濃度小於75µg/dL(正常範圍70-250µg/dL)就建議要補充鋅,如果體內已有足夠的鋅時多補充鋅也不會有更好的效果。補充適量的鋅有助於增加胃口,維持正常體重、生長發育,維持正常味覺與食慾、改善厭食,維持皮膚健康、傷口癒合,維持生殖機能等。臨床上身材瘦小、厭食的孩子都要注意到鋅可能缺乏而需要補充鋅。
主題3『容易被臨床醫師忽略的兒童糖尿病』:
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成人相同,符合以下四項中的一項,再確認一次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1.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126mg/dl,
2.有糖尿病症狀且隨機血漿葡萄糖濃度≧20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性試驗第二小時血漿葡萄糖濃度≧200mg/dl,4.HbA1C≧6.5%。分為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及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抗性,因肥胖等因素造成胰島素功能相對不足)。糖尿病症狀有三多(多吃、多渴、多尿)、體重減輕、夜尿、疲累、視力突然變化、坐立難安等等,常伴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時是以高血糖急症酮酸中毒(DKA)被送來急診,須住進加護病房積極處理,因為會有很高的致死率。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定義為質量比(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超過年齡別性別的(≧)95%,體重過重為質量比(BMI)超過年齡別性別的(≧)85%,未超過(<)95%。目前台灣平均每四個兒童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肥胖容易造成糖尿病,飲食控制及運動都需要全家陪
孩子一起動起來,全家人的生活習慣不改變,變胖就更不喜歡動,孩子只會陷入稍胖、過胖、極度胖、糖尿病的惡性循環。
主題4『飲食與孩童其過敏』:
過敏疾病的流行率逐年增加中,氣喘達到近20%,過敏性鼻炎達到近50%,年紀較小時以腸胃道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為主,年紀較大後以氣喘、過敏性鼻炎為主。食物與過敏性疾病增加的關係可能與添加物、高油、高熱量、油炸、過甜有關,飲食上要避免冰冷、高油、高熱量、油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深海魚,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腸內益生菌、抗發炎過敏物質(維生素D、魚油、某些胺基酸)。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發炎造成的疾病,BMI過高(及肥胖)容易產生發炎,例如之前H1N1或H7N9較嚴重的個案都較肥胖,適當的運動及維持適度BMI有助於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